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结合文本分析,站在一个崭新的视角,对奥尼尔戏剧创作三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期望能揭示其狂欢式世界感受,以及剧中人物形象、语言、戏剧布景等方面的狂欢化特征,揭示奥尼尔戏剧中存在“对话”、交替和变更的狂欢精神。同时,结合20世纪初的时代背景,揭示奥尼尔戏剧中“边缘”这一狂欢化的表现所具有的现代意蕴。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狂欢式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首先介绍什么是狂欢式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解读仪式后面的狂欢精神内核是交替和变更精神、对话精神。论证了戏剧中也存在对话性。结合文本分析了奥尼尔戏剧中的微观对话以及“自我”和“他者”的对话。第二部分,奥尼尔狂欢写作的时代语境和私人根源。首先分析奥尼尔所处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世界具有狂欢化的特点,现代人的思想、命运以及现代文明被推向了极端,处在即是危险之源又是创生之地的边缘。然后分析奥尼尔一家情感生活的狂欢体验和奥尼尔的生平经历,揭示奥尼尔狂欢写作的私人根源源自于狂欢式的世界感受和体验。第三部分,狂欢化的人物形象。选取琼斯、拉里、唐·帕里特、希基和梅洛迪这五个形象,分析他们俨然加冕和脱冕国王,揭示这些人物形象双重性和相对性的狂欢化特征在加冕脱冕等狂欢仪式中的体现。这些人物形象的共同点是:他们具有正反同体性特征,生活在现实和幻梦的边缘。第四部分,狂欢化的时空体。结合文本分析在奥尼尔戏剧中的布景如道路、大海、雾、月光、酒中能获得一种狂欢化的感知,这些时空体包含了交替和变更的精神,时间是狂欢化了的时间,而空间处在现实和幻梦、死亡和新生的边缘。第五部分,狂欢化的语言。结合文本分析奥尼尔语言来自美国民间语言,粗犷有力,分析剧中集中了吆喝、夸赞辱骂、诅咒与发誓、粗俗俚语等广场语言。“笑”以不同形式散落在语言中,体现了即肯定又否定、即埋葬又催生的狂欢精神。奥尼尔艺术世界中充溢的狂欢化色彩使它表征出一种狂欢式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在剧中表现为对自我、世界、自然、命运的包容,及它们之间相互的对话。用狂欢理论解读奥尼尔戏剧是一种寻找两者之间对抗和对话的大胆尝试,期望奥尼尔研究和巴赫金狂欢理论研究都有微薄的新的价值在对话之间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