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崇生主义在戴维·洛奇小说《小世界》中的体现。所谓崇生主义是指对人类生存的肯定,对人类生命的维护和对生存和生命的景仰。源于原始巫文化的崇生主义精神是人类泛喜剧意识的体现。进入阶级社会后,原始巫文化虽经理性精神的扬弃和改造,但其核心却保留下来,渗透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各层面。笔者将从喜剧理论、神话原型理论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三个方面对戴维·洛奇小说《小世界》的崇生主义精神进行分析和解读。
《小世界》是一部讽刺喜剧,喜剧是人类表现生之快乐的艺术自觉。文章首先从喜剧角度出发,探讨《小世界》中的崇生主义。本文根据霍兰德归纳的喜剧性仪礼三种基本原型——生死原型,宴庆原型,婚姻原型,探察《小世界》的喜剧内容中反映出来的崇生,乐生,重生的精神。其次探察喜剧结构,生机-危机-生机的对立循环的喜剧结构模式本身就是崇生主义精神的体现。最后,喜剧通常被认为具有宣泄、超越和社会纠正三大功能。于内,《小世界》辩证地肯定生命的鲜活的一面,能动地否定、克服、纠正或超越生命的卑贱的、丑的、恶的一面;于外,《小世界》注重人类社会生存的外部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建设,进一步论证《小世界》中的崇生主义精神。小说副标题《学术罗曼司》指明“追寻”既是小说的主题也是小说的框架,它糅合了亚瑟王传奇(圣杯传奇)、古典亚历山大传奇与文艺复兴时期史诗传奇,小说主要围绕两条平行的“圣杯”追寻线索展开。文本第二部分从神话原型理论着手,探究圣杯原型——死与再生原型——折射出的生殖意象、荒芜与拯救。圣杯失而复得的“追寻”主题是对土地丰产、人丁兴旺的希望的表达,是生命和精神的复苏,给我们带来扑面而来的生命感。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小世界》呈现出求生、益生、崇生的生命色彩。《小世界》就是生命的力量不断渴望克服和战胜精神死亡的叙事。狂欢化的叙事把一切高级的、精神性的、理想的和抽象的东西转移到绝对地形学物质-肉体层面、大地和身体下部的层面。这种降格化、贬低化、世俗化,既是埋葬,又是播种;置于死地,就是为了更好地重新生育。贬低化为新的诞生掘开肉体的坟墓,因此它不仅具有毁灭、否定的意义,而且也具有肯定、再生的意义,其本质是对生命和生存的一种乐观的希冀、精神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