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麝朊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kjhnng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了解马麝朊蛋白基因结构特征和其细胞型朊蛋白的性质,以填补国内外对马麝朊蛋白基因研究的空白,并为进一步研究马麝朊蛋白结构特征和动物朊病毒病传染的种间屏障机制提供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本研究准备对马麝朊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及其原核表达。【方法】应用分子克隆和DNA重组技术,以健康成年马麝全血中提取的基因组总DNA为材料,用所设计引物以PCR扩增细胞型朊蛋白基因,并克隆目的DNA片段到pMD 18-T载体,建立完整朊蛋白基因克隆,测序后以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其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特征及其同源性;以马麝完整朊蛋白基因重组质粒为材料,PCR扩增表达目的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MuPrP(85~233),转化E.coli 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条件优化和重组菌的诱导表达,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表达产物,从而建立马麝重组朊蛋白(85~233)的原核表达菌GST-MuPrP(85~233)。【结果】序列分析表明,4 个马麝朊蛋白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均为包含在单一外显子内完整开放阅读框,其全长为771 bp,含5 个短而富含G-C 的元件,可编码5 个八肽(九肽)重复Pro-His-Gly-Gly-Gly-Trp-Gly-Gln 或Pro-Gln/His-Gly-Ala/Gly-Gly-Gly-Trp-Gly-Gln 及24 个氨基酸的N-端信号肽和23 个氨基酸的C-端信号肽。与同科不同亚科的马鹿和白尾鹿以及不同科的奶牛和绵羊朊蛋白基因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3%~98.2%和97.7%~98.8%,说明朊蛋白基因在同科和不同科的反刍动物间是保守的。马麝朊蛋白基因与马鹿和白尾鹿相比,存在G57A、S100N、N173S、T177N 和M208I 5 个异义突变;与绵羊相比,存在G57A、S98T和S100N 3 个异义突变;与牛相比,除缺失一个八肽重复外,还存在G57A、G100N、S146N、H158Y、E189Q 和M208I 6 个异义突变。G57A 突变发生于第一个重复九肽的第4 位,该突变在已知人和动物朊蛋白基因中未曾发现,为马麝朊蛋白基因所特有。所构建的马麝重组朊蛋白(85~233)原核表达载体pGEX-MuPrP(85~233),经转化E.coli BL21(DE3),成功地获得重组表达菌E.coli GST-MuPrP(85~233),可表达预期大小约为42.4 ku的融合蛋白。在诱导表达优化条件下,该重组菌可产生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量30%以上的融合蛋白。免疫印迹检查,融合蛋白GST-MuPrP(85~233)可与抗牛单克隆抗体4C11 反应,各氨基酸突变并不影响单抗4C11 的识别表位。
其他文献
新课标改革后,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随之出现,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篇教学存在的弊端,能够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本文先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了概述,再分析了初中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深入,初中物理教学不管是在教学理念方面,还是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方面,均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此次研究主要是从不同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发的一种以感染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烈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病原变异大
英语作为小学阶段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正在进行着多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不仅是适应新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只顾埋头笔记而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水平被禁锢.如何“教”才能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
汉字是我国文明的传承之一,所以在小学阶段中就要学习好汉字.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只有学习好汉字才能实现语文学习目标.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汉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
本试验在农业部关于动物药品安全性试验指导原则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将复方芬苯达唑咀嚼片对犬不同剂量给药后其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对其在犬类动物应用的安全性做了论证。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