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联合检测因子对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的预测价值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823455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肺癌的死亡率较前有所下降,但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居世界高发肿瘤的榜首。原发性肺癌的最常见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传统的治疗手段以手术及放化疗为主,但是疗效反应一般并且副作用较大。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ligand,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篇章,有效改善并延长了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有研究表明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免疫治疗疗效较好。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非小细胞肺癌指南中也明确提到,对于PD-L1 TPS ≥ 1%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阴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可以应用单药帕博丽珠单抗免疫抑制剂治疗。因此,检测PD-L1在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选择临床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PD-L1的检测是通过手术、穿刺等方式获取组织学标本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得。但是,当由于患者自身或其他因素导致获取的肿瘤组织过少时,就会没有充足的组织学标本来检测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会延误这一类患者的治疗。因此,为了筛选出更多将受益于免疫治疗的患者,本研究以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特征与PD-L1表达的关系,探究PD-L1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进一步构建联合预测因子模型,探讨该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D-L1表达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并记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信息(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吸烟史、Ki-67指数、病理类型、肿瘤最大直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情况等),进行回顾性研究。NSCLC组织中PD-L1的表达由本院病理科采用EnVision法对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得到。EGFR、ALK基因检测同样由本院病理科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完成。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PD-L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EGFR、ALK基因突变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探究PD-L1表达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构建联合预测因子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联合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组织学标本过少,难以评估PD-L1表达水平的患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提供有效依据。结果1.所有纳入的患者均行PD-L1检测,PD-L1蛋白表达阳性者59例,阳性率为25.5%;单因素分析显示PD-L1在吸烟、鳞状细胞癌、Ki-67指数>50%、肿瘤最长径>3cm、淋巴结发生转移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高(P<0.05),但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远处转移、CEA、CYFRA21-1无统计学差异(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D-L1表达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为:吸烟情况(OR=2.44,95%CI:1.23~4.85,P=0.011)、肿瘤大小(OR=2.60,95%CI:1.32~5.24,P=0.006)、Ki-67 指数(OR=2.40,95%CI:1.11~5.14,P=0.002)、肿瘤病理类型(OR=3.02,95%CI:1.08~8.79,P=0.03 7)、EGFR 基因状态(OR=0.48,95%CI:0.24~0.98,P=0.043),但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可作为PD-L1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3.将影响PD-L1蛋白表达水平独立预测因子中的吸烟情况、肿瘤类型、肿瘤大小、Ki-67指数分别作为协变量X1、X2、X3、X4,得出联合检测因子模型表达式为:Logit(P)=-3.74+1.04X1+1.32X2+0.98X3+0.88X4。4.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情况、肿瘤大小、肿瘤病理类型、Ki-67指数联合因子预测PD-L1表达水平的最佳截断值为0.20,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734~0.84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1%和80.23%。相较于用单独指标预测PD-L1的表达水平,联合检测因子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结论1.对于NSCLC患者而言,吸烟情况、病理类型、病灶大小、Ki-67指数以及EGFR基因状态与PD-L1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是PD-L1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2.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吸烟情况、病理类型、病灶大小、Ki-67指数联合检测因子可以较好的预测NSCLC患者PD-L1的表达水平,从而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
其他文献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因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及难治性低氧血症,起病快,死亡率高,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脓毒症(sepsis)是由于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出现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大约6%-7%的脓毒症患者发生ARDS,脓毒症相关ARDS的死亡率要高于非脓毒症相关的ARDS。
学位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以睡眠期间上气道反复塌陷和重新开放为特征的疾病。OSA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严重危害健康。直接影响包括间歇性缺氧(intermittenthypoxia,IH)、睡眠片段化以及心率、血压和胸内压的过度波动。这些急性生理紊乱演变成长期影响,如心脑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以及过早死亡。OSA还与代谢紊乱
学位
背景及目的准确的风险评估对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患者的管理举足轻重。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机器学习模型开发了一种预测CTD-ILD患者3年和5年死亡率的列线图。此外,我们还将评估间质性肺病-年龄-性别-生理(ILD-gender-age-physiolo
学位
背景2020年全球癌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癌(lung cancer,LC)是全世界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占到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一位。很大一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丧失手术可能,五年生存率仅有21%。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大类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非肿瘤的异质性疾病,ILD主要亚型可分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
学位
背景已知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患肺癌的风险增加,容易出现更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往对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LD and lung cancer,ILD-LC)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所有研究一致表明,有吸烟史的老年男性ILD患者更容易患肺癌。然而,对于ILD-LC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还没有共识。此外,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学位
背景肺癌是世界第二大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故难以从手术中获益,在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有较高比例,而腺癌更是在NSCLC中占比高达69.4%。各种新型药物的开发使晚期肺癌的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
学位
研究背景肝癌(liver cancer)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六位,死亡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性疾病。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研究显示HCC约占所有肝癌病例的75%-78%。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肝癌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很多病人在明确诊断时已经进展为晚期或者发生了转移,目前针对肝癌的靶向
学位
选择鄂北地区襄阳市范围内水资源量较为进展的"三北"地区为典型区域,针对典型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基于区域用水的供需平衡分析,分析不同水平年、不同灌溉模式下,鄂北调水对襄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丰富和提升襄阳地区水资源综合规划水平,对区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用水量呈递增趋势,进而增加了缺水率,同时人均用水量降低及水资源开发利
会议
背景和目的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胆管癌起病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时缺乏临床特征,确诊时肿瘤已发展至中晚期,难以外科切除,且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超过30%。介入治疗作为新兴的微创治疗手段,凭借其安全性、有效性,已广泛应用于胆管癌的治疗中,显著改善了患者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主要
学位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列全球肿瘤第十位。临床上根据其是否浸润膀胱肌层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MIBC 包括指 T2 期及以上的膀胱癌,其复发转移率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