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功能异常患者白内障术后睑板腺功能及结构变化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50-80岁的睑板腺功能异常患者白内障术后睑板腺的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50-80岁的93名睑板腺功能异常的患者的131只眼。对纳入研究的每一位患者都由同一位医师详细询问基本信息,并对患者进行SPEED(theStandardPatientEvaluationofEyeDryness)问卷评分,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在裂隙灯下对患者睑缘进行评估,包括以下:睑缘充血、睑缘泡沫、睑缘不规则、睑板腺开口堵塞,同时对其行睑脂挤压试验和睑脂性状评分,并对上下睑板腺行红外照相,评估睑板腺腺体缺失程度。2017年《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指出MGD的诊断主要根据体征、参考症状和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其中睑缘和睑板腺开口异常及睑酯分泌异常出现任何一项即可诊断睑板腺异常,结合眼部症状,有症状者诊断为MGD,无症状者诊断为睑板腺功能异常,而这部分无症状患者最终也会发展为MGD。本研究将术后变为MGD的患者分为组1,仍为睑板腺功能异常的患者分为组2,分析患者术后变为MGD的原因,采用SPSS24.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P<0.05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3名患者的131只眼,其中49名男性(69只眼),44名女性(62只眼),平均年龄为66.71±7.17岁。结果如下:(1)术前睑板腺功能异常患者白内障术后1周出现眼部症状的有48只眼,未出现眼部症状的有83只眼,术后发展为MGD(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的比率占36.64%;(2)SPEED(theStandardPatientEvaluationofEyeDryness)评分在1周(P<0.001)、1月(P<0.001)、3月(P=0.001)均增加;(3)BUT在1周(P=0.001)、1月(P<0.01)、3月(P<0.01)均缩短;(4)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在1周(P<0.05)增加,1月、3月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5)睑缘充血评分在1周(P<0.001)、1月(P<0.001)、3月(P<0.001)均增加;(6)睑缘泡沫评分在1周(P<0.001)、1月(P<0.001)、3月(P=0.001)均增加;(7)睑缘不规则评分在1周(P=0.01)、1月(P<0.001)、3月(P=0.001)均增加;(8)睑板腺开口评分在1月(P<0.05)、3月(P=0.001)增加;(9)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在1周(P<0.05)、1月(P<0.001)、3月(P<0.001)均增加;(10)睑板腺分泌状态评分在1月(P<0.001)、3月(P<0.001)增加;(11)上睑与下睑的睑板腺缺失面积程度在术前术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12)组1比组2女性比率更高。
  结论:
  睑板腺功能异常患者白内障术后睑缘异常及睑板腺功能均恶化,睑板腺结构可能未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目的  1.探究儿童近视和户外活动时间的相关性及动态变化特点;  2.探究不同屈光状态的学生和不同任课老师对户外活动主观态度及学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的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温州市鹿城区登记在册的64所小学中,抽取三所同质性较高的小学,将一~三年级小学生纳入调查。眼科检查内容包括屈光检查和眼轴测量,问卷由本课题组人员自行编制,内容包括学生一般信息、学生户外活动、用眼
学位
目的:  研究双眼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和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稳定性,分析第一眼术后不同时间点屈光误差能否用于第二术眼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屈光预留的调整,以提高第二术眼屈光状态预测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2010年1月1日~2018年11月13日,由同一位术者先后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手术的患者93名(
目的:选取印度视功能量表(IND-VFQ-33),对其进行翻译、回译和跨文化调试,采用Rasch分析评估中文版印度视功能量表(IND-VFQ-CN-33)在中国白内障人群中的测量特性,并对其进行修订。  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英文原版IND-VFQ-33量表进行翻译、回译以及跨文化调试后,形成IND-VFQ-CN-33量表,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213例进行眼部
学位
目的:分析不同区域模式下算得的全角膜散光、模拟角膜散光与实际角膜散光的差异,优选差异最小的散光计算区域模式。  材料与方法: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患者的术前Pentacam测量的3mm范围全角膜散光量入组,测量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亮视环境下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提出一种矫正老视的改良式接触镜验配方式(后简称改良法),旨在分析改良法与目前的两种老视接触镜验配方式(多焦法、单眼视法)在视力和主观舒适度上的差异,探究三种矫正老视的接触镜验配方式的优劣,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老视接触镜验配的选择。  方法:  本实验为前瞻三阶段交叉设计临床研究。共将13名受试者(3男10女,年龄47.15±1.63y,屈光球镜量为-4.77±1.69D,球散比大≥3)
学位
目的: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PCO)作为白内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因造成患者术后视力的再次下降也被患者称为二次白内障。大量研究认为是手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植入人工晶状体表面粘附、增殖、迁移并上皮-间质分化导致后囊膜混浊引起PCO。本论文通过表面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技术(SI-RAFT)将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SBMA)以及甲
目的  评估一种经角膜微切口对后全脱位并悬挂于前中部玻璃体腔的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s)行巩膜缝合固定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复杂性人工晶状体后脱位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方法  回顾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诊断为IOL后全脱位悬挂于前中部玻璃体腔,并经该微创手术行IOL复位的患者资料。手术方法:经透明角膜1.5mm微切口在长弯针辅助
目的:通过随访正常人群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后角膜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和眼表环境的客观、主观检查结果,探究角膜树突状细胞所反映的眼表炎症的发生发展与眼表环境所代表的眼表功能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受试者24例24眼,予以双眼软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要求每周配戴5日或以上、每日配戴8小时或以上,取右眼为试验对象。随访计划:戴镜前、戴镜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总计5次
目的:  评估利用基于扫频OCT技术(SS-OCT)的光学生物测量仪OA-2000测量圆锥角膜的生物结构参数精确性,即重复性和再现性。与此同时,将OA-2000测量圆锥角膜的生物参数值与光学部分相干(PCI)生物测量仪IOLMaster500所测生物参数值的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原理的仪器OA-2000和IOLMaster500测量圆锥角膜生物参数的一致性。  方法:  该前瞻性研究选取在温州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