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社曾经在“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异军突起”,以与众不同的创新姿态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抒情一派。长期以来关于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和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国内外已经有许多学者对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但大都倾向于对个别作家作品中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单独分析研究,将之放入创造社的整个发展历程中进行整体的把握和系统的分析,还有待开拓和挖掘。于是笔者在掌握完备统一的原始资料和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将创造社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整理对比,试图从大量具体的文本中分析出不同的抒情主人公类型,探寻并梳理他们的发展变化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创造社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原因。全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首先简要概述抒情主人公的来源和发展过程,指出创造社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独特价值,并对之进行界定;然后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三章相关论述,分别对创造社三个发展阶段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行系统的分类和梳理。第一章1921.6——1924.5,创造社抒情主人公的“多样化”。这一时期创造社采取多元、活跃的文艺方针,创作出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作品,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孤独忧伤的倾诉型个体,反叛与眷恋的时代“新女性”,苦闷困窘的留日学生是初期创造社小说中比较突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第二章1924.6——1927年底,从倾诉自我走向关注社会:继承与发展。中期创造社小说中的抒情主人公呈现出过渡的性质,对前期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既有“与前期一脉相承、书写个人伤感情绪”的倾诉型抒情主人公形象,也有挣扎于社会底层的“灰色人物”和矛盾彷徨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