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和多导睡眠差异的比较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以睡眠中骨骼肌张力失迟缓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常导致伴随梦境出现的异常夜间行为,如夜间拳打脚踢、异常发声,导致自身或床伴受伤。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3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Third Edition,ICSD-3,2014)诊断RBD需要在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上显示快速眼动睡眠期(Rapid eye movement,REM)有持续或间歇性升高的肌电活动。RBD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特别是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和路易体痴呆。RBD被认为是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首发症状,比这些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早许多年出现,在诊断RBD后5年、10年和14年出现这些疾病的风险估计分别为33%、76%和91%。在一般人群中,RBD的患病率低于1%,而帕金森病人中的RBD患病率估计为15%-60%。其他研究也发现45%的特发性RBD(idiopathic RBD,i RBD)患者在平均随访5年后发展为帕金森病。RBD与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可以作为有效预测指标,RBD也会进一步加重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症状,延缓病情的恢复。此外,RBD也常见于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是以不可抗拒的日间嗜睡为特点的睡眠疾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伴猝倒发作的为1型,不伴猝倒发作的为2型。发作性睡病伴猝倒出现RBD的频率可达36%-61%,但目前研究未发作性睡病中的RBD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相关。在PSG上RBD的肌电活动有紧张性和时相性两种,紧张性肌电活动与时相性肌电活动在睡眠监测中表现不同,RBD患者的时相性和紧张性肌电活动具有不同的神经机制。紧张性肌电活动依赖于蓝斑背外侧下核的REM-ON神经元,时相性肌电活动与皮质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相关,并与延髓腹内侧区通路改变相联系。根据现有的研究发现,RBD患者两种类型肌电活动对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进展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一患者常在整夜PSG监测中出现两种肌电活动,两种肌电活动所占比重不同对患者的睡眠影响目前仍不得而知。此外,现有的药物治疗如氯硝西泮和褪黑素对不同类型肌电活动的影响不同,因此在不同肌电活动占主导的RBD患者中,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是否会对患者睡眠带来更大的益处需要探讨。在常规的睡眠参数外,睡眠不稳定指数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中,睡眠不稳定指数是指睡眠各期向清醒期转换的指数,指数越高反映了患者睡眠片段化程度越高,夜间睡眠质量更差。但目前的研究对RBD患者的睡眠不稳定指数研究较少,因此结合肌电活动类型以及各项睡眠参数对RBD患者的睡眠进行分析,可进一步了解肌电活动对睡眠造成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RBD患者的主客观临床表现差异,观察紧张性和时相性肌电活动对RBD患者睡眠的影响,为实现RBD的早期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帮助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3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主诉,PSQI、ESS、HAMA、HAMD、MMSE等相关量表和夜间PSG监测数据。按照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将RBD患者分为i RBD、RBD+神经变性病、RBD+发作性睡病。分析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比来表示计数资料。所有数据采用Shapiro-Wilk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的计量资料,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 H对非正态数据进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对非正态数据进行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根据紧张性和时相性肌电活动所占比例不同,将RBD患者分为紧张性肌电活动占主导组与时相性肌电占主导组进行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对两组患者睡眠不稳定指数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BD伴发作性睡病患者紧张性肌电活动百分比低于原发性及RBD伴神经变性疾病患者。2.RBD伴神经变性疾病患者主观睡眠质量更差,PSQI量表显示得分更高,三组患者在RBD相关表现的主观评分方面无明显差异。3.根据紧张性和时相性肌电活动所占比例不同,将RBD患者分为紧张性肌电活动占主导组与时相性肌电占主导组。时相肌电占主导组睡眠不稳定指数更高,调整混杂因素后,时相肌电占主导组与REM睡眠不稳定指数仍相关。结论1.不同发病机制导致RBD出现不同的主客观差异,相较于i RBD与RBD伴神经变性疾病,发作性睡病患者的RBD临床表现更多在于睡眠的不稳定。2.时相肌电占主导组与REM睡眠不稳定指数仍相关。针对两种肌电活动机制差异所造成的睡眠影响,寻求针对性用药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对围术期认知功能改变、损伤的统称,是患者术后长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社会医疗和家庭经济负担。由于PND的发病机理不清,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PND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难题之一。随着医疗、科技水平提高,中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会在一生中经历多次手术
学位
【研究背景】脑电图电发作(Electrographic seizures,ESz)是急性脑炎(Acute encephalitis,AE)患者常见的一种临床特征,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引起慢性癫痫形成。ESz可分为电临床发作(伴临床发作)和仅电发作(不伴临床发作)两种模式,且多数ESz表现为仅电发作模式,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漏诊。因此,早期识别AE患者ESz的危险因素,探索ESz与临床预后的关
学位
【背景】m6A修饰是真核细胞mRNA最常见的转录后修饰之一,这个过程通常是:书写酶调节了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信使RNA的m6A修饰,随后阅读酶识别并进一步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时,擦除酶将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mRNA中m6A擦去,使阅读酶不能发挥其基于m6A修饰的分子生物学作用,从而达到调节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的目的。总之,m6A修饰系统中的书写酶、擦除酶和阅读酶共同动态调节m6A修饰水平,其可影响着mR
学位
研究背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统计,2016年全球逾38%的成年人口超重或肥胖,而预计到2030年,全球超重或肥胖成年人占比将超过57.8%,且发展中国家的上升比例更大。肥胖能够显著增加患高血压、心肌梗死、卒中、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目前,肥胖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已经呈现出全球大流行的趋势,这将给全人类、全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健康成年心脏
学位
输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然而当患者输入不相容的红细胞(RBC)或大量不相容的血浆时,会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HTRs),包括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与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s)在输血开始后24小时内发生,一旦发生AHTR,就会产生大量的血红素(HEME),当触珠蛋白和血红素加氧酶处理血红素的能力饱和后,机体不再能结合并清除血红素时,过多的血红素会导致器官的损害,如心、肺、
学位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与生命。迄今,CRC的临床治疗中尚缺少有效的手段,干预药物的研发依然缺乏有效的靶标。因此,系统揭示CRC的发病机制、寻找药物干预的有效靶标一直是本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经典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nonical,TR
学位
研究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在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原发性损伤对脊髓神经结构的伤害难以逆转,因此,减轻继发性损伤是目前治疗SCI的关键。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损伤区持续的免疫炎症反应是影响损伤脊髓修复和再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脊髓区巨噬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炎性细胞,在调控免疫炎性反应、参与脊髓损伤与修复中发挥重
学位
研究背景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是由于基因表达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细胞表型改变及细胞功能特化的生物学过程。从组织水平来看,结直肠组织分化是大肠组织从高分化潜能向低分化潜能转变、从不成熟的发育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过程。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分化则是肿瘤组织从异常分化的不成熟状态向成熟状态转换的过程。结直肠癌分化与细胞间的粘附连接发生改
学位
【研究背景】炎性肠病(IBD)是一种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在内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发生IBD后,患者常出现腹泻、腹痛、肠梗阻、粘液便,甚至是血便等临床症状。通常患者可使用5-氨基水杨酸(5-ASAs)、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免疫抑制剂类的药物缓解IBD急性期的症状,但这些药物无法从根本上治疗IBD。伴随着病
学位
研究背景:外固定架、植入式假肢及经皮植入假体等经皮植入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实现经皮部位的生物密封,提高其与机体的整合效果,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期望通过对经皮植入物表面进行改性和修饰,以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研究中,课题构建了微型沟槽图案化和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涂层两种方法,用 以修饰经皮植入钛合金材料表面,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