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肿瘤相关性贫血(Cancer Related Anemia,CRA)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和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已成为恶性肿瘤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并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关系密切,纠正贫血可改善患者预后;目前在临床上并未引起医患双方充分重视,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比例仍然较低。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但201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对肿瘤相关性贫血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种恶性肿瘤中,乳腺癌贫血发生率排第二位。由于乳腺癌中70%以上是非特殊浸润性导管癌,本研究通过调查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相关的血液学检验结果,回顾性分析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贫血发生率,使临床医师提前预测乳腺癌治疗过程中贫血的发生情况,予以重视,早期干预,对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首次就诊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断为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的583例患者病历资料,采集的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血液学检验指标,化疗方案,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的统计软件包进行,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频数和频率,通过x2检验分析比较各个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法与贫血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中P<0.05数值进一步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临床病理资料与贫血发生的关系:本研究经纳入、排除标准后共计583 例非特殊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患者的病理分期(x2=68.322 P<0.001)、是否绝经(x2=10.879 P=0.001)、ER 表达状态(x2=8.829 P=0.003)、PR 表达状态(x2=5.190 P=0.023)、腋下淋巴结是否转移(x2=19.295 P<0.001)、入院时 Hb 水平(x2=59.961 P<0.001)对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不同年龄组(x2=1.114 P=0.573)、Her-2基因状态(x2=1.726 P=0.189)、Ki-67扩增情况(x2=1.958 P=0.162)对贫血发生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2、各种治疗方法与贫血发生的关系:其中手术治疗(x2=161.368,P<0.001)、化疗周期(x2=12.207,P=0.002)、化疗方案 (x2=32.287,P<0.001)对贫血发生率的影响存在统计学差异。 3、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后发现病理分期、绝经、化疗周期(方案)为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入院时 Hb≥135g/L是贫血的保护因素,年龄、手术、淋巴结癌转移、ER表达状态、PR表达状态不是化疗后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4、贫血的治疗情况:有贫血诊断的患者共53例占16.16%(53/328),但无贫血的临床描述及相关检查。抗贫血治疗仅为输血和口服铁剂,接受输血治疗的共10例占3.05%(10/328),口服铁剂治疗的43例占13.11%(43/328)。 结论: 病理分期晚、绝经、入院时Hb<135g/L、多周期化疗是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