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自从文本诞生之后的二千多年间,解读者之多,解读的分歧之大,先秦诸子之文无以比肩。而随着时代发展,学术的演进,新的解读更是层出不穷,随着《庄子》文章进入中学语文课文,而课文教学参考资料选用的都是一些相对陈旧的观点,因此采用较新的解读方法,吸收已有的解读成果,形成自己的解读观点成为可能和必要。 本论文根据《庄子》文本的特殊性,根据庄子对写作方法的特殊性的选择,根据庄子特有的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放弃了西方逻辑的思维和纯技术的分析方法,主张心灵的感应和体验,注意庄子“道不可言”“辞不达意”“得意忘言”的领悟方式,对庄子《逍遥游》作出重新解读,力求做到还原式的“以庄解庄”,以求达到对《逍遥游》主旨的领悟。即:先言其“言”,从“逍遥”最基本的“言”(字词)到其最基本的“言说”方式(寓言、重言、卮言),再过渡到感知体悟其“意”,注意其行文的“意脉”(文本结构),最终通过其煞费苦心精心布设的四个“意象”从而获得对“道”的感知和体悟。 论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一、从“逍遥”二字的词义出发,根据汉语文字的表意特征,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性和形象性,结合“鲲鹏”形象寓意,得出“逍遥”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鲲化为鹏”是一种自我的突破和转化,庄子借此来表达得道的状念或道存在的状态及得道的途径和方法。二、从庄子哲学特殊的述作方法入手,分析其“寓言”、“重言”和“卮言”的运用,揭示其言说悖论背后要传达的真实用意:语言和言说的局限性,语言和言说所未能达到的“意”才是领悟的关键。三、从文本结构入手,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其述作方法背后的行文脉络以期获得表达之“意”(主旨)的连贯性或“合理”性的解释。四、注意到《逍遥游》中与《庄子》其他文本的联系,发现其在“道”无法言说背后的揭示途径:通过接近于“道”的这种形而上与具体的形而下的较为模糊而神奇的“道”所统摄下的几个意象同时也是几个概念,诸如:“大”、“气”、“水”、“游”等来指示人领悟高于它们的“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