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把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战略加以推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中,孔子学说及其衍生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欲明孔子思想,须先从《论语》入手,因为“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颠沛,纂修删述,圣德大业,靡一不具《论语》”。因此,《论语》作为研究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学说最基本、最原始的重要文献之一,在儒学史乃至整个学术史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习儒家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该从经典文本出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足语言历史发展的科学立场,力求正确地解释经典本义,这是今天阅读、学习文化的起点。因此,注解《论语》经典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论语古义发微举隅》旨在立足文献基础,针对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对《论语》原典随意注释、任意解读等不良趋向作出梳理分析,在充分的实事求是、扎实研究的基础上追寻《论语》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以期匡正时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文字训诂、史实考证、版本差异、妄改古注、学派政治目的、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论语》被乱解、歧解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我们在研读各家的《论语》译注、集解和释读等基础上,随着知识面的拓展、眼界的开阔,对其中的某些观点持怀疑态度,存疑者数量亦不在少数,远远不止本文所列的二十六条。然而,由于个人学术能力、研究能力的局限以及时间的限制、文献资料的缺乏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仅选取了《论语》中的二十六条进行辨正分析。
本文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包括课题的缘起以及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其次对《论语》古义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概括说明;最后对《论语》古义研究状况及趋势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把选取的二十六条《论语》的词义、句义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辨正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如文字训诂、历史史实及其《论语》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等,对《论语》中的“学则不固”“因不失其亲”“色难”“殆”“见义不为”等23条目《论语》进行逐一考释;利用出土文献,如定州汉墓竹简等对《论语》中的“才不才”“侃侃如也”“费宰”等3条《论语》作了进一步考订。通过考察各类注疏资料,梳理文献,引经据典,求其真义。第三部分结语,总论《论语》古义考辨的时代意义,总结训诂方法,并对论文所研读的二十六章《论语》作一总结。
学习儒家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该从经典文本出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足语言历史发展的科学立场,力求正确地解释经典本义,这是今天阅读、学习文化的起点。因此,注解《论语》经典具有突出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论语古义发微举隅》旨在立足文献基础,针对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对《论语》原典随意注释、任意解读等不良趋向作出梳理分析,在充分的实事求是、扎实研究的基础上追寻《论语》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以期匡正时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文字训诂、史实考证、版本差异、妄改古注、学派政治目的、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论语》被乱解、歧解的现象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学界的重视。我们在研读各家的《论语》译注、集解和释读等基础上,随着知识面的拓展、眼界的开阔,对其中的某些观点持怀疑态度,存疑者数量亦不在少数,远远不止本文所列的二十六条。然而,由于个人学术能力、研究能力的局限以及时间的限制、文献资料的缺乏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仅选取了《论语》中的二十六条进行辨正分析。
本文内容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包括课题的缘起以及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意义;其次对《论语》古义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概括说明;最后对《论语》古义研究状况及趋势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把选取的二十六条《论语》的词义、句义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进行辨正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如文字训诂、历史史实及其《论语》时代的文化思想背景等,对《论语》中的“学则不固”“因不失其亲”“色难”“殆”“见义不为”等23条目《论语》进行逐一考释;利用出土文献,如定州汉墓竹简等对《论语》中的“才不才”“侃侃如也”“费宰”等3条《论语》作了进一步考订。通过考察各类注疏资料,梳理文献,引经据典,求其真义。第三部分结语,总论《论语》古义考辨的时代意义,总结训诂方法,并对论文所研读的二十六章《论语》作一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