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的中医证型与其超声影像相关性研究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phinro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中医证型与其超声影像的相关性,为HT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的辨证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医辨证的精准性,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方法:选取2020年10月01日至2021年03月12日期间在我院超声科就诊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68名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HT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根据中医四诊信息确定患者所属中医证型,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将其分为肝气郁滞证、气阴两虚证、血瘀痰结证、脾肾阳虚证四组。对四个中医证型组均进行甲状腺的多模态超声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整理数据资料,将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 26.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HT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168名HT的患者中,肝气郁滞证的患者有58名,占比35%;气阴两虚证的患者有55名,占比33%;血瘀痰结证的患者有36名,占比21%;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有19名,占比11%。2.HT患者各中医证型的性别、年龄因素的比较肝气郁滞证、气阴两虚证、血瘀痰结证、脾肾阳虚证的HT患者在性别因素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证型的患者在年龄的比较方面,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3.HT患者的中医证型与不同超声影像征象的比较3.1 HT患者各中医证型与超声腺体声像图、伴结节情况、CDFI、甲状腺厚度的关系HT患者的超声腺体声像图、伴结节情况、CDFI、甲状腺厚度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3.2 HT患者各中医证型与颈部淋巴结情况的关系HT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情况与各中医证型之间无相关性,P>0.05。3.3HT患者各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腺体E值的关系四个中医证型的患者在E值的比较中,表现为肝气郁滞证的患者E值小于血瘀痰结证,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小于脾肾阳虚证患者的E值,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证的患者E值明显小于肝气郁滞证、血瘀痰结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的E值,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痰结证患者的E值明显小于脾肾阳虚证的患者E值,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3.4血瘀痰结证和脾肾阳虚证的HT患者E值ROC曲线分析E值(平均值)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瘀痰结证的HT患者E值的取值≥24.35 k P a时,诊断为此证型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0.5%,ROC曲线下面积为75.6%,最大约登指数为0.483;当脾肾阳虚证的HT患者E值的取值≥27.55 k P a时,诊断为此证型的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92.6%,ROC曲线下面积为89%,最大约登指数为0.663。结论:1.HT患者的不同超声影像征象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超声新技术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为血瘀痰结证和脾肾阳虚证的HT患者提供客观的辨证参考依据和诊断参考界值。3.HT患者的性别因素与中医证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年龄因素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针刺亚健康状态青年左侧阳池穴,观察不同时间点双侧三焦经上的部分穴位温度变化,并检测血清中ET-1和NO的含量,探究针刺改变穴区温度的机制,为循经效应及针刺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60名亚健康青年,女性30例,男性30例,随机分为非经非穴组和阳池穴组,每组30例。实验室处于封闭环境,温度及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安静休息40min后开始操作,各组操作由同一名针灸师实施。干预方法:1.非经
学位
目的:观察电针情感区后的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的改变,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的变化以及对炎症反应相关蛋白TNF-ɑ和TGF-β的表达影响。探讨电针情感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70只SD雄性大鼠进行本次实验,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4组。造模前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鼠开始本次实验,共计64只。其中空白组不予以任何处
学位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探讨麝香通心滴丸(STDP)基于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大鼠心肌梗死时缺血缺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SD雄性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将成功造模的40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通心滴丸低剂量组、麝香通心滴丸中剂量组、麝香通心滴丸高剂量组,另设有假手术组(但只穿线不结
学位
目的:探讨舌下穴深刺与浅刺对比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有效性,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同时予以舌下穴深刺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舌下穴浅刺治疗。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
学位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影响,揭示夹脊电针抑制炎性因子IL-18的表达,减轻急性脊髓损伤后炎症反应的原理。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实验一:研究夹脊电针治疗对SCI大鼠行为学和受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将36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夹脊电针组(EA组)三组,每组12只,造模后每组分为2个时间点(1d、7d),每个
学位
目的:观察电针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系统损伤程度,通过检测铁代谢等相关蛋白及氧化应激水平,阐明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对铁代谢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为脑缺血的防治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将240只雄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p-EA)组、电针治疗(t-EA)组、全周期电针(a-EA)组。对p-EA组和a-EA组每天给予30min电针预处理,共
学位
目的:在运动疗法基础上,通过观察头穴丛刺结合推拿疗法对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探讨头穴丛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康复一门诊及病房中收集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60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人。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科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头穴丛
学位
目的:将影像学技术与传统医学结合,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神门穴和非穴脑功能激活区变化情况并进行相互比较,研究针刺神门穴激活脑区的特异性与其临床主治疾病的关联性;对比神门穴针刺前、后脑功能激活区低频振幅(ALFF)变化,从针刺的不同时态深入探寻神门穴的脑神经作用机制,对比分析针刺即时效应和针刺后效应的中枢差异,为针刺腧穴特异性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为针刺的临床腧穴选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
学位
目的:为推进针刺理论现代化应用,本研究基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old-f MRI)研究针刺悬钟穴引发的脑效应机制。观察悬钟穴及其非穴在针刺状态下脑功能激活区的分布,分析两者引起的脑激活区差异性指标与临床主治疾病的相关性;比较悬钟穴在针刺前后低频振幅(ALFF)指标变化情况,探索针刺腧穴后效应的中枢机制。方法:依据纳入标准,选取2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使用飞利浦3.0T双源双
学位
目的:观察火针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Nrg1/ErbB2信号通路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利用SPSS软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模型组(n=18)与火针组(n=18)。模型组与火针组进行坐骨神经钳夹损伤造模,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做钳夹处理。火针组取环跳、委中穴于造模成功后24h进行火针治疗,每两日1次,治疗周期为14d,共治疗7次。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仅进行与火针组同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