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影片《喜福会》以四对母女,七位叙述者和十六个故事为载体,讲述了1949年之前移居美国的中国母亲和她们美国出生的女儿——两代华裔女性——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一直以来,美国社会都是以中产阶级以上的白人男性为中心,而作为散居族裔的美国华裔女性,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来自文化、种族、性别的歧视和压迫,她们被置于社会、文化和语言的边缘地带,既要反抗美国白人种族主义者对散居族裔的种族歧视,同时又要与存在于中美文化中的父权制作斗争。作为一个拥有华裔身份的美国作家,谭恩美的这部作品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了在两种文化并存的家庭和族群中生活的华裔女性的身份焦虑感和危机感,尤其是在一个以自人文化为主导的社会里,华裔美国人,特别是华裔女性,在美国社会所遭受到的挤压以及华裔后代对自我身份认同方面所产生的种种困惑。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前两章简要介绍了此论文的写作背景、影片的概括以及当前的研究概况。第三章则介绍了本文所涉及到的主要理论框架——“身份”这一概念,尤其是华裔这一散居族裔在美国进行身份认同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身份认同过程中所面临的窘境。第四章和第五章中,笔者以影片中四对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分别对华裔美国女性在中美两种文化的“火缝”中生存所面临的身份冲突进行了具体阐释。由于受到美国文化中存在的种族中心主义、对散居族裔的偏见以及中美文化中并存的男权制等的阻碍,华裔美国女性在文化身份、族裔身份和自身身份认同中面临着两难的境地。通过两代人之间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逐渐打破沉默,实现了华裔美国女性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界定。在最后一章的结论中,笔者探讨了在当今各文化间日益频繁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中,华裔美国女性如何逐渐打破由来已久的“熔炉”式文化霸权,并开始追求一种新的“和而不同”的身份认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