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睡眠姿势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人群与屈光参差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9月到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呼吸科行多导睡眠监测并确诊为OSAHS的患者61例作为实验组(OSAHS组),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群67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询问相关个人基本资料及病史,进行眼部检查:电脑验光、角膜地形图及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晶星900)检测。并根据睡眠姿势将实验组分为OSAHS侧睡组(O-S组)及OSAHS非侧睡组(O-NS组),对照组分为正常对照侧睡组(N-S组)及正常对照非侧睡组(N-NS组)。分析屈光参差的发生率、角膜地形图学值及眼轴长度在各组的差异,以及屈光参差在不同级别OSAHS患者中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61例中有29例为屈光参差(47.54%),对照组67例有11例为屈光参差(16.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14.40,P<0.05)。O-S组32例,屈光参差者22例(68.75%),其中20例(62.50%)屈光参差患者为侧睡侧眼的近视或近视散光程度较对侧重,O-NS组、N-S组和N-NS组屈光参差发生率分别是24.14%(7/29)、16.67%(4/24)和16.28%(7/43),屈光参差发生率进行比较O-S组较O-NS组、N-S组和N-NS组高(χ2=12.14,χ2=14.96,χ2=21.30,all,P<0.05)。轻、中、重度OSAHS屈光参差的发生率分别是20.00%、26.32%、62.50%,不同程度OSAHS患者屈光参差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P<0.05),重度OSAHS患者屈光参差的发病率最高(χ2=3.95,P<0.05;χ2=6.25,P<0.05)。角膜地形图检查:OSAHS组61人(122眼)SRI (SurfaceRegularity Index)、SAI (Surface Asymmetry Index)、CYL (Cylinde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7人(134眼)(t=82.65,t=16.65,t=5.88,all,P<0.05)。O-S组侧睡侧眼SRI、SAI、CYL明显高于对侧眼(t=10.66,t=2.65,t=3.47,all,P<0.05)。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示:O-S组22名发生屈光参差者侧睡侧眼的眼轴长度大于对侧眼(P<0.05)。结论:单侧睡眠姿势的OSAHS患者易发生屈光参差,并与OSAHS严重程度相关,在发生屈光参差的患者中,侧睡侧眼近视或近视散光程度较对侧高,眼轴长度较对侧长,角膜地形图值SAI、SRI、CYL较对侧明显增高。目的:通过构建慢性间断性缺氧小鼠动物模型及应用免疫组化,了解MMP-2及MMP-9在慢性间断性缺氧小鼠角膜、巩膜的表达情况,探讨单侧睡眠姿势OSAHS患者易出现屈光参差的发病机制及意义。方法:选取雄性ICR二月龄小鼠36只,体重25-28g,由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YXK(闽)2009-0004),16只用来进行慢性间断性缺氧模型的验证,20只进行分组实验。慢性间断性缺氧模型验证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空气对照组10只,体重为(26.70±0.70g),慢性间断性缺氧12周组(实验组)10只,体重(26.31±0.75g)。每日8:30将实验组小鼠置于缺氧/再氧合系统的密闭箱中经历缺氧/再氧合,空气对照组小鼠置于空气模拟对照系统的密闭箱中做对照实验,16:30时以后使所有小鼠生活于大气环境中,实验过程12周。12周实验结束后,所有20只小鼠同时间段取材,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及MMP-9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角膜、巩膜的的表达情况。结果:箱内氧浓度的周期性变化可引起小鼠血氧饱和度周期性波动,其变化趋势符合OSAHS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趋势,成功构建慢性间断性缺氧小鼠模型。眼免疫组化示:实验组角膜与巩膜组织中MMP-2及MMP-9的阳性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all,P<0.05)。结论:单侧睡眠姿势的OSAHS患者易发生屈光参差,可能与OSAHS导致角膜与巩膜组织中MMP-2及MMP-9的阳性表达率增高致抗张力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