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损害环境事件以及损害环境所造成的安全事件频发,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我国环境治理仍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以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为代表的声誉罚日渐受到环境行政机关的青睐。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是多年实践发展的成果,拥有独特的运行体系,其借助公布当事人损害环境的违法信息来达到惩戒规制的目的,有效化解了环境行政执法资源有限性与环境行政事件多发性之间的矛盾。但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还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损害环境事件以及损害环境所造成的安全事件频发,一定程度上映射出我国环境治理仍存在不足之处。随着生态环境治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以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为代表的声誉罚日渐受到环境行政机关的青睐。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是多年实践发展的成果,拥有独特的运行体系,其借助公布当事人损害环境的违法信息来达到惩戒规制的目的,有效化解了环境行政执法资源有限性与环境行政事件多发性之间的矛盾。但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还不够完善与成熟,特别是随着最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明确了通报批评的法律属性,即作为一种独立处罚类型之后,生态环境领域关于规制通报批评的法律法规还未及时更新,致使通报批评在生态环境执法与司法实践适用中衍生出诸多问题。基于前述思虑,文章对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进行探讨研究。除绪论与结语外,文章正文共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阐明了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概念。因为学界和实务界对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概念没有相对统一的界定,所以文章主要通过对通报批评进行涵义溯源和分析比对众多学者所提出的关于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定义的方法来探讨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概念。第二板块分析了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在生态环境执法与司法实践之中的适用情况。该板块的内容涉及实证研究,这部分内容结合具有代表性省份的生态环境保护厅(局)官方网站的运行现状,分析了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执法适用情况;这部分内容通过剖析关于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具体司法案例,研究了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司法适用状况。第三板块提出了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存在的问题。该板块是对前述两部分的分析与延伸,是在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定义、适用范围与通报批评在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之基础上提出的。主要存在四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分别是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适用情形模糊,处罚结果和法律效果之间存在偏差,通报信息的内容含混不清、通报信息的方式不明确,缺乏事前保障、事后救济。此外,该板块还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板块是对问题部分的回应,亦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前述第三板块的四个问题,提出了在立法上明确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适用情形、准入条件;限定通报批评的通报范围、时限与媒体;明确环境行政处罚中通报批评的通报内容、通报方式;落实事前听证、拟告知与预防性诉讼保障、健全事后赔偿追责等救济程序。
其他文献
《民法典》第416条的植入,开启了我国动产担保领域“登记生效主义”的新篇章。从草案到正式入典,价款债权抵押权因具备融资担保制度价值而所受争议较少。但作为一项新入典的法律制度,由于一方面缺少司法实践的经验总结,另一方面囿于条款自身表达的简洁性与科学性,价款债权抵押权的现实运行存在必要的解释空间。权利构建基于我国的的本土司法环境与常规法律思维,文章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章担保权益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
为规范征信信用修复工作,鼓励和引导信用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积极改善信用状况、重塑良好信用,进一步提升征信体系建设的法治化水平,我国迫切需要完善征信信用修复法律制度。在《民法典》将“信用”纳入名誉权保护范畴的背景下,本文将系统梳理我国征信信用修复制度缺陷的诸种具体表现及危害,剖析其形成的机理,并提出相应的矫治对策,具体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先从信用的法律涵义切入,阐述信用对于民事主体重要
在普通法中,以欺诈方式获取的域外民商事判决无法得到承认和执行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在保障原判决败诉方正当利益、维护司法公正方面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承认与执行域外民商事判决时,执行法院不局限于传统的管辖权、终局性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审查,对于原审败诉方提出的欺诈抗辩也要依法进行审查。但是,目前相关国际协议对承认与执行域外民商事判决中的欺诈抗辩问题的规定比较模糊,各国国内制定法也很少予以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流域生态环境的不正当地开发、保护和流域水资源的肆意滥用,引发了一系列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旱涝灾害、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对此,我国政府经过民主协商和决策制定了许多流域环境治理政策和法规,为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流域治理制度的科学化程度以及制度实施引发的实际效果,对于国家未来能否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流域治理总体规划、流域治理法律法规体系等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因此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试点实行对部分知识产权类案件的飞跃上诉制度,这是司法变革史上一次质的跨越。飞跃上诉是上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在我国全面铺展开来并最终载入民事程序法,亟须通过理性的法理分析以及结合本国司法环境运行特点等角度,理顺增设飞跃上诉制度与我国古往今来实施的相关司法制度之间的延续发展和互促关系。一项制度的推广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本文基于对域外国家或地区飞跃上诉制度发展历程的研习、
家事调查制度作为家事审判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对家事调查报告的合理审查和有效利用。然而,不管是从规范层面还是司法实践层面,试点法院的做法都存在诸多问题,这源于对家事调查报告法律属性认识的偏差和审查指引理念的缺失。本文拟对家事调查报告审查的程序性规范和司法裁判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对于家事调查报告审查利用存在的风险及原因,探析家事调查报告的有效审查路径,从而为完善家事调查报告的审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司法适用率极低,网络服务提供者划分不明、管理义务模糊不清、“责令改正”要件存在缺陷是造成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司法适用困境的根本原因。因此,文章意图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在总结学界观点和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为推动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司法适用提供可操作的建议。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概述,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讨论
我国《商标法》的前三次修订,都未对缺乏使用目的的恶意商标申请行为提供明确的规制依据,致使我国打击缺乏使用目的的恶意商标申请行为乏力。为整治实践中这类恶意商标注册现象,我国于2019年对《商标法》进行第四次修订,在第四条中明确申请人申请商标注册需具有使用目的。本文旨在坚持商标权注册取得制的前提下,通过借鉴域外相关经验,完善我国的商标使用目的条款,以期为商标注册申请的行政审查与司法裁判提供更加具体的适
自2019年年末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为生物安全健康风险的防治敲响了警钟。生物安全健康风险作为生物安全风险的一部分,直接关系着公众的生命健康。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国际往来日益频繁、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也给生物安全健康风险规制带来了新的挑战。《生物安全法》的出台对生物安全领域相关事项做出了原则性、系统性的规定,并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明确写入立法目的,为我国生物安全健康风险的法律规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短视频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庞大。2016年至今,短视频产业发展趋向成熟,市场格局逐渐稳定。但短视频中著作权侵权现象普遍,存在大量复制、改编在先作品的行为,著作权人、使用者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遭到破坏,因为法律滞后性和合理使用制度的局限性,加之短视频时长短、营利方式多元化等特殊性,使得短视频的合理使用与侵权行为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给合理使用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研究和分析短视频中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