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象主义在约瑟夫·康拉德《在西方眼睛下》中的运用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眼睛下》是约瑟夫·康拉德重要的政治小说之一。研究综述表明,国内外对康拉德的研究重心多半集中在《黑暗的心》和《吉姆爷》两部作品上,而《在西方眼睛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在西方眼睛下》已有的研究成果,评论家大多关注它的语言特色、双重叙事、政治内涵以及它所体现康拉德的政治立场。然而,康拉德受印象主义影响颇深。他在小说中独具匠心地使用了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但关于这一点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探讨印象主义创作手法在康拉德《在西方眼睛下》中的运用。第一章简要介绍从印象主义到文学印象主义的转变以及康拉德作为一个印象主义作家被广泛认同。第二章研究了《在西方眼睛下》中的印象主义视觉效果。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颜色、光、眼睛的意象呈现了印象主义视觉效果,而这种直观的呈现正体现了康拉德“让你看到”的艺术主张。第三章探讨了《在西方眼睛下》中的印象主义时间观。机械时间与人类时间的并置以及非线性时间都产生了印象主义效果。印象主义时间观又恰好表现了康拉德对主观感受的关注和对主体的认识论。第四章分析了《在西方眼睛下》的印象主义叙事技巧。小说中采用的多重叙事视角以及“延缓解码”的叙事技巧产生了印象主义的效果。康拉德认为真理是不确定的,可以从多方面获得。印象主义叙事技巧正吻合了康拉德对真理的怀疑主义观点。通过分析印象主义创作手法在《在西方眼睛下》的运用,本文指出康拉德在视觉效果、时间观和叙事技巧上精心使用了印象主义技巧。这些印象主义技巧分别阐释了康拉德“让你看到”、对主体的认识论和对真理怀疑主义的美学理念与哲学思想。
其他文献
连贯是话语分析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同声传译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对于同声传译中的连贯的研究却十分匮乏。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连贯模型来解释
定语从句是英语句子中最常见、应用范围最广、最为复杂的一类从句,其翻译问题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热点。不同学派的语言学家从各个方面对定语从句翻译都进行了探讨。然而,似乎未见
广告目标建立广播现象级活动IP工厂模型,完成传统广播媒体转型,推动大理旅游业。策略亮点百家电台结成战略同盟,联盟统筹活动运作,深度挖掘广播潜力,提高传统媒体影响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