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总结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低分级颅内囊状动脉瘤的临床经验,通过对低分级颅内囊状动脉瘤术后的影像随访明确其复发特点;2.低分级颅内动脉瘤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率比较;3.分析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术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Hunt-Hess分级在III级以下的共420例(474枚)动脉瘤患者。男性174枚,女性246枚;年龄7-82岁,平均(51.00±10.73)岁,将年龄划分为<40岁,40-60岁,>60岁共三个阶段;发病部位:前交通动脉瘤124枚,大脑前动脉瘤30枚,大脑中动脉瘤88枚,后交通动脉瘤126枚,颈内动脉动脉瘤60枚,后循环动脉瘤32枚,脉络膜前动脉瘤14枚;最长径为1.31~25.10mm,平均为(6.17±4.12)mm;瘤颈宽度为1.12~14.25mm,平均为(3.64±2.15)mm;手术夹闭治疗242例(282枚动脉瘤),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吲哚菁绿血管内荧光造影明确动脉瘤夹闭情况;介入栓塞治疗178例(192枚动脉瘤),栓塞后常规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明确栓塞程度。术后3至42月内进行DSA随访,对不同治疗方式的复发动脉瘤进行分类、分析,对可能影响动脉瘤复发的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部位、瘤颈、大小、栓塞程度、栓塞材料及栓塞方式)采用SPSS18.0软件行单因素分析(x~2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非条件Logistics回归)。结果:1.术后随访3-42个月,无再出血及新增神经系统症状,35枚动脉瘤(7.38%)复发,手术夹闭组复发率0.7%(2/282),介入栓塞组复发率17.19%(33/192),手术夹闭组较介入栓塞组复发率低(p<0.01)。2.手术夹闭组:均因为夹闭不全导致动脉瘤复发。3.介入栓塞组:将各影响因素与复发率经单因素分析:性别(P=0.010)、栓塞程度(P<0.001)、动脉瘤部位(p=0.017)、瘤颈(P=0.022)、大小(P=0.035)、栓塞材料(p=0.001)及栓塞方式(P=0.019)与介入栓塞患者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的统计学分析:大脑前动脉(p<0.001,OR=75.070)、宽颈(P=0.010,OR=5.550)、无生物涂层弹簧圈(P=0.001,OR=4.864)、部分栓塞(P<0.001,OR=8.905)及微弹簧圈直接栓塞(P=0.001,OR=9.728)是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低分级动脉瘤并预防再出血效果肯定;手术夹闭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介入栓塞术后复发率;2.夹闭不全是手术夹闭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3.宽颈、未使用生物圈、部分栓塞及微弹簧圈直接栓塞易导致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复发;4.介入栓塞术毕即刻造影与手术央闭术中血管荧光造影可判断动脉瘤残留并减少动脉瘤术后复发,长期规范DSA随访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准,应根据动脉瘤的治疗情况,采取个性化的DSA复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