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会引发猪支原体肺炎,加重了世界养猪业的损失。达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的广谱药,在临床兽医学上常作为治疗肺部感染。本研究通过成功建立体外模型,并模拟不同的达氟沙星在肺部的药物浓度,以期为达氟沙星治疗猪肺部支原体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测定了达氟沙星对猪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抗菌活性,用微量稀释法测得的10~5、10~6和10~7CFU/m L菌量的
【基金项目】
:
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5013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会引发猪支原体肺炎,加重了世界养猪业的损失。达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的广谱药,在临床兽医学上常作为治疗肺部感染。本研究通过成功建立体外模型,并模拟不同的达氟沙星在肺部的药物浓度,以期为达氟沙星治疗猪肺部支原体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测定了达氟沙星对猪肺炎支原体的体外抗菌活性,用微量稀释法测得的10~5、10~6和10~7CFU/m L菌量的MIC值分别为0.03125μg/m L、0.0625μg/m L和0.125μg/m L。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0~5、10~6和10~7CFU/m L菌量的MIC值分别0.0625、0.125和0.25μg/m L。在0~64 MIC的静态杀菌曲线结果表明,当达氟沙星的药物浓度高于2倍MIC时,猪肺炎支原体的菌量都能在48小时降到可检测到的菌量之下,64 MIC组仅需12 h就下降到检测限以下,达到最大杀菌效果。随着MIC倍数的增加,杀菌速率也在增加,通过采用Sigmoid Emax模型,分时间段对杀菌速率和药物浓度进行拟合,0~12小时拟合度最好,R~2为0.994,最大杀菌速率为0.32 h-1。本研究根据临床推荐给药剂量在肺部的药物浓度,在体外动态模型中设计7个不同的剂量(0.1、0.5、0.8、1.25、2.5、3.5和5μg/m L),同时测定了达氟沙星对猪肺炎支原体的药效和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变化。体外动态模型中,0.1、0.5μg/m L剂量组菌量分别下降了0.94、1.82 Log10CFU/m L,表现为抑菌作用,其他剂量组菌量下降至均大于3 Log10CFU/m L,表现为杀菌作用,最大菌量下降为5.20 Log10CFU/m L。采用抑制型Sigmoid Emax模型分析结果,AUC24h/MIC、Cmax/MIC、%T>MIC与抗菌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为0.933、0.887和0.667。达氟沙星的抗菌效果与AUC24h/MIC关系最为密切。结果表明:达氟沙星对猪肺炎支原体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其中,AUC24h/MIC是影响达氟沙星抗菌效应最主要的PK/PD参数。7个给药剂量下有0.5,0.8,1.25和2.5μg/m L剂量组筛选出敏感性降低的猪肺炎支原体菌株,用微量稀释法测得其MIC,其中0.5、1.25和2.5μg/m L这三株MIC值显著升高,增加程度分别为8倍、16倍、32倍。同时测定其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常见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均产生敏感性降低的现象,测定对多西环素、沃尼妙林、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等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现所有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对上述多西环素等抗生素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比无变化。以ATCC25934标准菌株为参照基因组,通过测定耐药菌株在gyr A、gyr B、par C和par E基因上的突变情况,结果发现0.5、1.25μg/m L剂量组检测到了相对于大肠杆菌gyr A 83位的氨基酸取代(Ala83→Val),而更高剂量的2.5μg/m L剂量组不仅仅检测出了相对于大肠杆菌gyr A83位的氨基酸取代(Ala83→Val),还检测出了相对于大肠杆菌Par C 64位的氨基酸取代(Asp64→Asn),这反映了多个突变位点可能会提高突变菌株对达氟沙星的MIC值,加重耐药性。本文研究了对达氟沙星耐药的猪肺炎支原体菌株和标准的猪肺炎支原体菌株的体外生长曲线。在体外四株耐药菌单独的培养过程中,M1、M2、M3、M4四株耐药菌的世代时间分别为13.92 h、11.95 h、13.33 h、13.68 h,均高于标准菌株的11.93 h,且最高菌量均小于标准菌株。这体现了在体外相仿的生长环境下单独生长,耐药菌株的体外生长情况不占明显优势。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广泛流行和传播,替加环素成为治疗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等感染的少数有效药物之一。但随着这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替加环素耐药问题日趋严重。替加环素耐药机制主要包括染色体介导RND外排泵过表达、Tet A突变体、核糖体蛋白突变和Tet(X)酶降解,但目前尚未发现能介导替加环素耐药的可转移的RND外排泵。本研究从5株鸡源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了一种位于质粒上的新型
胚胎着床是指活化的胚泡在接受态的子宫内膜中进行定位、粘附和侵入的过程。成功的胚胎着床和子宫内膜基质蜕膜化是妊娠建立的关键。Notch信号通路的作用贯穿于整个胚胎发育的过程,在决定细胞命运、调节器官形成和形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Rbpj作为Notch信号通路的核心转录因子,在启动下游的转录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先前的研究报道揭示子宫内膜特异性敲除Rbpj会导致着床、妊娠和产后修复异常
胸腺是重要的中枢淋巴器官,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重要场所,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胸腺随着年龄的不同变化很大,性成熟时体积和重量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退化萎缩,脂肪组织相对增加,最后几乎被脂肪组织代替。胸腺主要由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组成。胸腺上皮细胞(thymic epithelial cells,TECs)是最为重要的胸腺基质细胞。TECs是构成胸腺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所必须的
帕托珠利(Ponazuril)属于三嗪类抗球虫药物,为妥曲珠利的主要代谢物,同时是妥曲珠利在动物机体内发挥药效的重要活性成分。目前,帕托珠利在兽医临床上仅用于治疗洪氏新孢子虫和肉孢子虫引起的马原生动物性脑脊髓炎,还未被批准用于防治食品动物的寄生虫病。由于帕托珠利与大多数抗球虫药相比具有安全、低毒、抗虫高效的特点,未来在食品动物的球虫病防治上应用前景广阔。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度较高、精密度及重
初级纤毛作为一种古老的细胞器,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多种因素的刺激,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使细胞做出相应的应答反应。胚胎着床与蜕膜化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涉及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节才能顺利完成一系列的功能。本实验通过免疫荧光等方法,利用初级纤毛膜蛋白Arl13b作为初级纤毛特异性标志物,探究初级纤毛在小鼠子宫内膜中的动态变化及其调节。研究表明,初级纤毛存在于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而非上皮细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抗菌药物使用量日渐增长。被使用于动物体的抗菌药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着粪尿等排泄物进入环境中,环境中残留的抗菌药对环境微生物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也会威胁人类健康。氮循环作为生态系统循环的重要组成之一,环境中抗菌药物的残留一定程度上会扰乱环境微生物代谢进而阻碍氮循环进程,影响氮素平衡。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作为细菌间的交流途径,在与其它菌群发生交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orcoidei),太阳鱼科(Cehtrachidae),黑鲈属(Micropterus);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亚目(Cyprinoidei),鲤科(Cyprinidae)。大口黑鲈和建鲤因具有适应性强、生
替加环素是一种广谱抗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甘氨酰环素抗生素,尽管替加环素未被批准用于动物,但在禽源不动杆菌中已经检出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3)基因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种替加环素耐药基因,而且能够介导对所有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抗性。禽类作为食品动物,在预防与治疗疾病方面也会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因此也会被认为是细菌的潜在储存库,可能会对人类的公共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从广东佛山、珠海和江
流感病毒是季节性流感的常见病因,其宿主广泛,传播迅速。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变异,是全球健康的潜在威胁。疫苗接种可有效防控流感,而流感新疫苗的研制存在滞后性,难以用于预防新毒株导致的疫情。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作为被批准的抗流感药物,多年来被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的感染,随着其耐药性的增加,疗效降低。目前抗病毒药物的选择十分有限,迫切需要具有不同作用方式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天然产物分布广泛,结构繁多
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保障,也促进了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耐药基因和耐药菌株的产生。人类活动的强度对不同环境间的耐药基因富集产生了促进作用,给人们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污水、淤泥、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肠道等环境中已发现了高丰度的耐药基因。这些特定环境下的耐药基因可以反映出富集耐药基因的决定性因素、耐药菌株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的传播风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