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儒林外史》传播及接受热潮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y_s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末民初小说界,《儒林外史》是为数不多的迎来传播接受热潮的传统小说。本文考察了这部小说自成书以来到新文化运动之际的文本传播接受状况。除绪论外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梳理了《儒林外史》成书以来的三次传播热点,并对每一时期的传播特征和意义进行分析。在以传统评点为主力的时代,《儒林外史》依托卧闲草堂本、黄小田评本和齐省堂本逐步走向公开化传播阶段。在新兴的刊印技术进入出版领域时,《儒林外史》在申报馆的作用下进入规模化传播阶段。当国语文学成为新时代的文化需求时,新式标点本《儒林外史》凭借其纯净简省的白话成为此期颇受欢迎的古典小说,并迎来经典化传播阶段。第二章聚焦申报馆与《儒林外史》传播热潮形成的关系。首先从申报馆自身的影响力入手,分析《儒林外史》首次以新兴技术出版即备受瞩目的原因,并通过阐释售书广告内容发掘其小说观念的转变,进一步探究申报馆的出版策略。其次,在把握义利兼顾出版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其前期的出版发行经历,总结申报馆率先用新技术出版《儒林外史》的原因。最后,从申报馆、《儒林外史》以及近代小说三个方面考察此次传播热潮带来的深远影响。第三章关注《儒林外史》文本结构的特点,以评点接受和创作接受为研究对象,梳理不同时期小说结构认识的嬗变,同时兼顾考察不同对象对小说结构接受的表现。评点中的结构接受多立足在传统小说视野,强调的是穿插在叙事片段中的各类勾连方式的使用。创作者的结构接受研究以谴责小说《孽海花》和《官场现形记》为例。除去连缀集锦的结构模式外,两部小说还在细节上借鉴了《儒林外史》的结构组织方式。《孽海花》创造性地使用了《儒林外史》凭借集会不断延续的结构模式,《官场现形记》则在尾声部分改造了《儒林外史》的“幽榜”一节,以无名之榜的形式收束全篇。第四章以《海上花列传》为个案,探究具体的小说创作对《儒林外史》文本的接受。作为在申报馆排印本影响下诞生的最早一批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对《儒林外史》的接受是多方面的。从传播方式来看,《海上花列传》借鉴了《儒林外史》契合晚清传播环境的内容及形式。从叙事结构来看,韩邦庆不仅接受了《儒林外史》以展示群体风貌的结构之道,更为重要的是以“穿插藏闪”的笔法对结构之法进行了改造。从时空意识来看,《海上花列传》表现出明显的反晚明秦淮情结的思想,这与《儒林外史》是一脉相承的。再者,韩邦庆关注到《儒林外史》对花园空间的利用,借助花园情节解构才子佳人理想。
其他文献
动结式是汉语中补语结构的一个分支,它指的是汉语中动词后加结果补语这一语法现象。动结式虽然不如一级语法结构备受瞩目,但它是汉语中比较常见的语法结构,所以其重要性也不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使用能缓解我国柴油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在降低车用燃料成本、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汽油和柴油的物性差别较大,柴油中掺
中医舌象诊断是医疗图像识别的一个新兴方向,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早期的中医舌象诊断算法流程是对预处理后的舌象照片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对特征进行分类继
八十年代初,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成功塑造了"雷军长"这一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光辉形象,他在战争动员会上对"走后门"等不正之风怒发冲冠和听到独生子"小北京"牺牲时那
会议
液力传动在各类车辆上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液力变矩器的存在,虽然调矩范围增大,车辆具有负载自适应性,但是传动效率相对机械传动有所降低。为提高动力传动系统综合传动效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一)选题背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朗读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课程标
会议
我国作为作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还存在并且繁荣的文明,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历经了百炼千磨而传承至今的各种艺术中,国画乃是独一无二的臻品。早在两千年前,国画的雏形就已初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收发信息、互动交往、网上购物、多媒体浏览等便捷服务,另一方面却也成为违法犯罪分子、个人极端分子,甚至是国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严格控制的管理模式正在向灵活的管理模式转变,员工开始拥有工作自主性。过往研究大多表明工作自主性的增加会为员工和组织带来积极效应,但近来有研究者开始关注其阴暗面,即工作自主性的增加似乎在某些方面存在着负面影响。不过在互联网办公环境下,工作自主性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仍未可知。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有机整合理论模型,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互联网环境下工作自主性对员工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约束感在工
财政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资源的总量配置、民生支出、对人口收入的财政支持和价格补贴支出等都会影响到人民的生活状况。本文为一篇中译英同声传译实践报告,所描述的口译实践为本人负责的财政专题公开课同传实践过程,重点选取了建国七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我国财政的变化部分内容作为本文的案例分析对象,分析中译英带稿同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