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接连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中国秉承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与他国一道寻求发展,赢得了大量正面的支持,但文化上的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某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了质疑声。而习近平的外交演讲作为一种官方话语,在传播“一带一路”理念、消除误解和达成共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话语角度研究习近平“一带一路”外交演讲是有意义且有价值的。目前,关于习近平外交演讲的话语研究往往是在批评话语分析、修辞学和认知学等研究框架内进行的,较少有从文化话语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因此,本文运用文化话语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对习近平“一带一路”外交演讲进行文化话语分析。本文的语料来自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收集了习近平自2013年9月至2019年4月出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出席重要外交场合发表的有关“一带一路”建设的35篇外交演讲。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习近平运用了哪些具体的语言实现形式和话语策略来构建“一带一路”话语?(2)这些话语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者产生什么样的效果?(3)话语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关系?此次研究借助语料库技术,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语料进行了分析。定量分析借助AntConc软件对词汇选择和语篇策略使用进行统计分析。定性分析采用文化话语的分析框架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定性内容分析,解读习近平“一带一路”话语的具体表征。本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发现:(1)高频词和关键词搭配的使用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话语策略主要涉及提及真实故事、历史事件和习近平的亲身经历,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典故、谚语和诗句以及不含糊的话语策略。(2)习近平的演讲在传递中国睦邻友好、鼓励更多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化解中国威胁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习近平的话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的影响。该研究不仅验证了文化话语理论在研究外交语篇中的可行性,还为演讲者在对外交往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同时也为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外交语篇。论文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习近平“一带一路”外交演讲进行了文化话语研究。文化话语研究不仅仅关注语言本身的呈现,而且更加注重挖掘影响语篇风格的文化历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