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目前针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但对晚期和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治疗仍为棘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膜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1],其在子宫内膜癌中有过表达,并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侵袭等密切相关,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新靶点之一,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增强EGFR阳性表达肿瘤细胞的放疗敏感性,且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敏感人群中EGFR突变率较高,其EGFR突变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具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在子宫内膜癌中EGFR基因是否存在突变,突变与蛋白表达是否相关,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明确这些关系,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NF-kB是最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参与多种基因调控、机体免疫应答和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过程,p50、p65是其中分布最广泛的异源二聚体。研究显示EGFR与NF-kB在鼻咽癌、食管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并且呈正相关关系[2],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在子宫内膜癌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尚无研究报道,是否EGFR与NF-kB在子宫内膜癌中同样起着协同作用我们尚且不知,因此研究清楚EGFR与NF-kB在子宫内膜癌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1.取江西省肿瘤医院及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子宫内膜石蜡包埋组织104例,其中正常增生期内膜3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癌5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NF-kB在各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相关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2.取上述56例肿瘤腊块组织、19例子宫内膜癌病人新鲜手术标本为实验组,以同期因阴道出血诊刮的正常增生期宫内膜新鲜组织30例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分别特异扩增酪氨酸激酶编码区的外显子19、21,纯化后双向测序,所得结果与正常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癌组织EGFR的表达逐渐增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4.4%、73.2%,差异显著(p<0.05).其中EGFR在FIGO分期各组中阳性表达率为I期63.0%、 II期79.0%、III期90.0%,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各组中阳性表达率为G166.7%、G274.1%、G381.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层浸润≤1/2组及肌层浸润>1/2两组中阳性表达率为44.4%、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两组中阳性表达率为69.6%、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癌组织NF-kB的表达逐渐增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8.9%、64.2%,差异显著(p<0.05).其中NF-kB在FIGO分期各组中阳性表达率为I期66.7.0%、II期63.2%、III期60.0%,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2);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各组中阳性表达率为G155.6%、G263.0%、G381.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层浸润≤1/2组及肌层浸润>1/2两组中阳性表达率为44.4%、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两组中阳性表达率为60.9%、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3.经对本实验的子宫内膜组织提取的DNA扩增纯化后双向测序得出,一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提取的DNA中,其编码EGFR酪氨酸激酶区的第19外显子有突变(G2281A),21外显子无突变;其余样本中未见突变。结论:1.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越差,肌层浸润越深,EGFR及NF-k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越高,二者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无关;2.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GFR与NF-kB两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3.在子宫内膜癌组中发现一例EGFR基因第19外显子点突变(G228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