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二十年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用眼强度不断增大,亚洲、欧洲工业性社会、北美等国家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迅速上升,近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f=1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以亚洲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最高,在亚洲各国中,又以日本、中国和新加坡近视患病率最高,而北京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已位列中国之首。由于对近视发病机制的认识有限,仍没有近视防治的有效方法。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掌握北京市青少年的屈光状况和近视流行状况,初步了解近视的患病危险因素。通过一年的纵向追踪调查,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发病率及屈光进展情况,掌握近视发生发展的特点。探讨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环境危险因素。通过上述研究为制定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的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按教育部2002年公布的全国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估算样本量。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年5月对抽取到的北京市9区(县)18所学校共计15316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脑自动验光检查等基线调查研究;于2009年5月对参与基线调查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采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和双次录入,并进行双录核查和逻辑核查。利用SPSS13.0和SAS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单向有序R×C列联表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双向有序列联表资料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Wilcox法);近视的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二水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等统计方法。
结果:
1.参加2008年基线调查的15316名学生中男学生7434例,占48.5%,女学生7882例,占51.5%;平均年龄为13.3±3.5岁。近视学生占69.6%,远视学生占1.6%,正视学生占28.2%。近视患病率为70.7%。近视与性别(x2=76.7,P<0.001)、是否就读于重点校(x2=283.5,P<0.001)有相关性,而与城郊区无相关性(x2=2.3,P=0.128),随着年龄增加,学生近视患病率有升高趋势。
2.4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良用眼习惯,然而80%的老师几乎不会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不良用眼习惯。同时接近70%的学生父母学历在高中及高中以上,而51.3%的学生家长在学生患近视初期存在错误的佩戴近视镜观念。
3.单因素分析显示近视患病与看书距离、主动休息频率、每日学习时间、每日体育锻炼时间、每日睡眠时间、压力状况和父母近视史等因素有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女学生患近视的危险是男学生的1.18倍。台灯作为学习照明的学生患近视的危险性为日光灯的1.14倍。读书距离保持一尺或多于一尺的学生患近视的危险为少于一尺学生的0.88和0.77。学习间期主动休息的频率高是患近视的保护性因素。每同学习时间的长是患近视的危险性因素。
4.女学生近视患病率高于男学生,且男学生在每日学习时间、每日体育锻炼时间、睡眠时间和学习过程中能主动休息频率构成与女学生有差异。分别分析男学生和女学生的的近视患病危险因素,可见父母有近视史、年龄越大、用学习照明和阅读距离少于一尺均能使男、女学生患近视的危险性增大,而每f=1学习时间越长男学生患近视危险性增加,对女生近视患病作用不明显。学习过程中主动休息频率增加能降低女学生患近视危险,而对男学生作用不明显。
5.2009年共追踪到样本7707例,追踪样本2008年屈光度为-1.30D±1.94D,2009年屈光度均数为1.68D±2.07D,屈光度变化为-0.38D±0.74D。学生右眼2008年屈光度与200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17,P<0.001)。城区学生屈光度降低程度高于郊区学生(Z=-3.17,P<0.001)、重点校学生屈光度降低程度高于非重点校(Z=-4.58,P<0.001)。
6.2008年-200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新发率为3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学历、父母近视史、看书距离、每天看电视电脑时间、看电视距离、头昏脑胀与近视发病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父母中有一人近视的学生新发近视的危险是父母都不近视学生的1.44倍(1.20,1.72),父母都近视的学生新发近视的危险因素是父母都不近视学生的1.34倍(1.03,1.74)。随着头昏脑胀出现频率增加新发近视的危险逐渐增加。
7.筛选出追踪样本中4003例右眼近视学生,根据其右眼近视进展程度进行分级后分析不同近视进展程度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父母近视史、阅读距离、主动休息频率、每日学习时间、每日看电视电脑时间、老师纠正不良读写姿势频率、每日体育锻炼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不同压力状态、头昏脑胀频率、揉眼频率和采取近视预防措施频率的近视学生近视进展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UM模型分析显示看书距离看书距离保持在一尺及一尺以上、老师纠正不良读写姿势频率高、每日睡眠时间越长、感受压力频率越低、采取近视预防措施越频繁,近视进展程度越低。
结论:
1.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和新发率高,学生每日用眼时间长、户外活动不足,不良用眼习惯在学生中普遍存在。
2.中小学生处于大量阅读时期,用眼强度大,近视防治工作应从减轻用眼负担和建立良好用眼习惯和睡眠习惯、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入手,提高教师的近视防治知识水平,加强教师在近视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3.家长和学生在近视患病初期对佩戴近视镜普遍存在认识误区,应加强近视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错误的认识对学生视力造成不良影响。
4.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感受到压力和头昏脑胀的学生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考虑与学生课业压力大有关,应降低学生课业负担,增加其户外活动时间,重视心理因为在近视防治中的作用。
5.相对于男学生,女学生学习时间更长,学习间隙不注重休息,用眼强度更大,且体育锻炼时间较少,更易患近视,在学校近视防治工作中应针对女学生的这些不良习惯重点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