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牙齿拔除后的愈合过程中,牙槽窝内充满着血块会逐渐被新骨取代。但在骨改建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的减少,导致可利用的骨量不足,给后期的种植治疗带来困难。研究表明,将不同的骨替代材料,如人体骨粉、动物骨粉或人工合成骨粉放入拔牙窝内,可以减少骨吸收,保存缺牙区的骨量。在众多的骨移植材料中,胶原蛋白与磷酸钙的复合材料(Horien Collagen Bone Graft Matrix)不仅可以引导骨再生,还可以引导牙龈的再生,但关于其在拔牙后的位点保存中的应用效果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和分析,评价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在牙槽骨保存术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选择骨移植材料提供指导。 方法: 本篇论文共收集病例20例,资料汇总时间由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止。20例病例全部为有患牙需要拔出,并准备作种植修复的患者,分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0例。实验组的患者拔牙后,采用牙槽骨保存术手术进行位点保存,对照组的患者拔牙后,对拔牙创进行常规处理。实验组中有5例患者的10个拔牙窝单纯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填塞,另5例的9个拔牙窝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联合人工骨膜(SIS membrane)填充。对照组10例患者的11个拔牙窝内未使用骨填充材料。牙槽骨保存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追踪访查。以调查问卷、临床观察、CT(computer tomography)测量等方法,观察分析各组之间缺牙区的牙槽骨质量、牙龈愈合状态、病患疼痛指数、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等指标,从而评价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术前和术后平均10个月(6-12个月)的CT数据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槽颊侧骨壁高度变化均值分别为为1.00mm和-1.79mm,舌侧骨壁高度变化均值各为0.94mm和-1.15mm,颊侧骨壁宽度变化均值各为0.36mm和-0.37mm;舌侧骨壁变化宽度均值各为0.33mm和-0.61mm。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在颊侧骨壁高度、舌侧骨壁高度、颊侧骨壁宽度和舌侧骨壁宽度上,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缺牙部位的骨量优于不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的拔牙创口。 单独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与合并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和人工骨膜的缺牙部位相比,无膜组和有膜组的CT数据显示,颊侧骨壁高度骨增量均值各为1.00mm和1.18mm,舌侧骨壁骨增量均值各为0.94mm和0.05mm,颊侧骨壁宽度骨增量均值各为0.36mm和0.26mm;舌侧骨壁宽度骨增量均值各为0.33mm和0.83mm。两组间的颊侧骨壁高度、舌侧骨壁高度、颊侧骨壁宽度和舌侧骨壁宽度,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的差异(P>0.05)。 对牙龈愈合状态、病患疼痛指数、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等指标的分析发现,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的患者的软组织愈合情况较好,疼痛感最少,满意度最高。在整体治疗效果上,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无论是简便性、舒适性与病患的预后,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结论: 通过本研究发现,拔牙后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进行牙槽骨保存术,可以减少牙槽骨吸收,促进缺牙区的骨量维持,而且还可以促进牙龈愈合,减轻拔牙后疼痛。本研究还发现,使用胶原蛋白磷酸钙复合材料进行牙槽骨保存时,无需使用屏障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