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骨髓抑制小鼠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骨髓抑制是当前放、化疗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可以导致严重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随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造血因子的应用,严重的粒细胞减少得以改善,而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则成为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血小板减少,严重地限制了临床上放、化疗的治疗剂量,从而影响了一些对放、化疗敏感的肿瘤的治疗效果。虽然输注新鲜浓集血小板悬液可以减少严重出血的危险,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血源性感染、发热反应和产生输血相关的抗血小板抗体的概率,而且输注血小板费用昂贵,因此通过骨髓巨核细胞生成的刺激可能更是一个合理的选择。1994年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被克隆纯化成功,TPO作为一种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已被证实是一种巨核细胞生成和血小板生成的刺激和调节因子,TPO在体外可以刺激巨核细胞克隆的生成,使巨核细胞分化标志物增多,在正常动物中应用TPO可以极大地增加循环血中血小板计数,同时使骨髓巨核细胞数目和体积增加。如何将TPO更有效地用于临床,国内外专家进行了多种偿试,积累了经验,但尚未有最后定论。本课题中我们通过放化疗造成骨髓受抑制、血小板减少的小鼠模型,之后在不同时间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rhTPO),通过观察小鼠血小板和骨髓巨核细胞数的变化情况,来研究rhTPO对放化疗后骨髓受抑制小鼠血小板以及骨髓巨核系统的刺激生成作用,并通过不同给药方式来比较治疗效果,以找出最佳给药方法。 材料与方法 采用动物试验方法,实验 0天一次性给与 Balb/C /J’鼠 3.SGyX线照射及 50mg/kg卡铂腹腔内注射制成骨髓受抑制、血小板减少模型,小鼠分为三个治疗组h=10人采用放化疗前、后持续给药(Pre”OSt组X放化疗前给药(Pre组人放化疗后给药口OSt组)等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分别于实验一5-+9天、-5——1天、门一门4天皮下注射 rhTPO瞩0卜少kgl天人设对照组* 组,n习0L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以下指标①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②血小板持续低下时间t;(血小板小于基础值30%入③血小板恢复时间以血小板恢复至基础值50%八④小鼠胸骨骨髓病理,计数巨核细胞数(Mmm勺进而比较各治疗结果的差异。 实验结 果 l一用药后血小板uLT)数量的变化:Pre”OSt组及Pre组自应用 hTOP后第 3天起,PLT开始升高,第 6-7天达到高峰,平均值升高 3-4倍。实验0天放化疗后,Pe/Post、Pre、PostJontrol四个组PLT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果是:①PLT最低值分别为223。犯、1扬L 28、217 S 30、77。二3(X 10’/L)(与对照组相比P值均<0.00 l),②t;分别为l.7、3.3、l.5、6.5(天)(与对照组相比P值为<o.OO二,<o.05,<O.00且);③。为15、17.7上互.7、22(天)(与对照组相比P值为<0.00,<0.05,<0.001)。 2.骨髓巨核细胞计数:于实验第9* 天检测小鼠胸骨病理标本,结果第9天时Pre组及Pe/POSt组与对照组比较骨髓巨核细胞数明显升高u<0.001人在第 15天时 POSt组骨髓巨核细胞数显示了明显升高的趋势。 ·2· 讨 论 TPO是由3 3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为原癌基因C-MPI的配体,主要产生于肝脏和肾脏。TPO的主要生物活性,也是最先发现的生物活性,是促进巨核细胞的成熟和血小板的生成,TPO作为一种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动物中具有相对的谱系特异性,而对骨髓抑制的小鼠,TPO治疗不仅可以加速血小板的恢复,也可以加速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本研究给予小鼠一定剂量的放化疗造成小鼠骨髓抑制后,选择了三种不同的rhTPO给药方法实验。结果放化疗使对照组小鼠的血小板和白细胞迅速出现下降,分别于第 9天和第 11天降至最低,为基础值的 10.4%和 9.5%,分别经过22天和19.3天恢复到了基础值的50%(或以上人对照组的骨髓巨核细胞也在放化疗后受到明显的抑制。rhTPO治疗组显示了明显的升血小板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血小板下降最低值、血小板恢复速度等指标上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POSt组及Pre/Post组与对照组相比则差异显著。许多研究都证明了TPO的生血小板作用。Grossmann等以 1-20KU门/鼠一9 pyks)的不同剂量给正常小鼠连续注射7天治疗,在低剂量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血小板增多,于第5天血小板数开始增加,8刁o天达到峰值。我们在实验中放化疗处理前给予rhTPO组也在5-7天内血小板数升高了3倍以上,显示了hO对正常小鼠明显升血小板作用。在对骨髓抑制小鼠的研究中 Grossmann等用 TPOS KU或更多的剂量治疗仍然得到了剂量依赖性模式的血小板计数的恢复,包括血小板最低点的升高和恢复的加快,但是各剂量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Neelis等以 5 Gy X线(亚致死量)照射恒河猴,使其骨髓造血抑制,在给予rhTPO门0pg/kg.d.二一Zld)治
其他文献
人的行为的动力来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需要是一个人被激励的前提条件,是人的行动积极性的原动力。当需要未满足时,人们更需要激励。激励是管理的核心。高校教师的激励问题关系到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师聪明才智的发挥,关系到高校发展后劲和高校之间竞争成败的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深入了解高校管理实践,对高校教师激励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伴随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蓬勃兴起、变革社会下人类价值的多元化发展及自主意识的渐趋觉醒,昔日所强调的以理性、科技、线性、量化为特征的传统领导理论,逐渐转向为以重视意识、价值、道德、人性、共生为特征的新型领导典范。一种新的学校领导理论——道德领导理论应运而生了。   1992年, 美国教育学者托马斯·J·萨乔万尼(Thomas .J. Sergiovanni)首次提出了“道德领导”概念。[1]所谓道德领导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如果处置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坏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如何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一个大课题。    一、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高等学校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
高校学生校内申诉是指学生对学校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处分或处理决定不服,向学校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教育法》第42条第4款规定:“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2005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章“奖励与处分”中也明确了学生校内申诉制度。各高校在此指导下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校内申诉处理规则》,但经过一年的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    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仁”的指义,针对不同的对象主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曾给予过各种不同的规定:“仁者爱人”“孝悌”“克己复礼”“忠恕”之道、“由己及人”之取向。我们认为,“仁
在东北某高校举行的人才招聘会上,有的毕业生为了挤进自己向往的单位,竟主动提出“零工资就业”——在见习期不要钱,经过考验得到认可后再建立劳动关系(《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12日)。当前已进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求职的高峰期,在很多人才交流会上,几名甚至几十名大学生竞争一个很不起眼的职位是经常的事。为了增加竞争力,一些应届毕业生“主动”选择“零工资就业”,不惜“牺牲”原应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再要求
目的 通过观察过量性激素对成年兔正常喉组织(粘膜、肌肉、神经、软骨、腺体)的作用和影响,探索性激素与喉部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并为临床性激素对喉部疾病的治疗提供组织学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流模型,原位末端标记(TUNEL)和原位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