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儿茶酸通过SIRT3/ACSF3信号通路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db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中首要影响因素为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肝脏脂质堆积。肝脏中脂肪酸合成增多及脂肪酸氧化减少是诱发脂肪酸代谢紊乱的主要成因。目前NAFLD在诊治方面虽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缺少确切的治疗药物,且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Sirtuin 3(SIRT3)在促进肝脏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脂质堆积、抗氧化及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原儿茶酸是否能够通过调控SIRT3在NAFLD中发挥保护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索原儿茶酸对NAFLD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原儿茶酸调节肝脏脂肪酸代谢与SIRT3/Acyl-Co A synthetase family member 3(ACSF3)通路之间的关系。方法:1.原儿茶酸对HFD诱导的NAFLD的保护作用研究(1)原儿茶酸在大鼠NAFLD中保护作用的研究50只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正常饮食组(ND);原儿茶酸正常给药组(20mg/kg/d);高脂饮食组(HFD);高脂饮食+低剂量原儿茶酸组(10mg/kg/d);高脂饮食+高剂量原儿茶酸组(20mg/kg/d)。采用灌胃给药,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大鼠NAFLD模型。8周后腹主动脉收集血液,分离大鼠肝脏组织。检测大鼠血清中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形态学结构变化及组织病理切片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IRT3、ACSF3、FASN、SREBP-1c、CPT1、ACOX1、PPARα的蛋白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REBP-1c、FASN、ACOX1、CPT1、PPARα的m RNA水平。(2)原儿茶酸在SIRT3敲除(SIRT3-/-)小鼠NAFLD中保护作用的研究24只雄性成年C57B/L WT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ND);高脂饮食组(HFD);高脂饮食+原儿茶酸组(30mg/kg/d),24只雄性成年C57B/L SIRT3-/-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饮食组(ND);高脂饮食组(HFD);高脂饮食+原儿茶酸组(30mg/kg/d)。采用灌胃给药,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建立小鼠NAFLD模型。8周后腹主动脉采集血液,分离小鼠肝脏组织。检测小鼠血清中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的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小鼠肝脏中组织病理切片及形态学结构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FASN、SREBP-1c、PPARα、CPT1、ACOX1m 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ACSF3、SIRT3、FASN、SREBP-1c、ACOX1、CPT1、PPARα蛋白水平。2.原儿茶酸对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的AML-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研究(1)原儿茶酸对PA诱导AML-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AML-12细胞随机分成五组:空白对照组;PA(0.4m M)组;低、中、高剂量原儿茶酸预处理组(2.5μM、5μM、10μM)。原儿茶酸与细胞共同孵育6h后,加入PA诱导24h造模,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ML-12细胞随机分成三组:空白对照组;PA(0.4m M)组;原儿茶酸预处理组(10μM)。原儿茶酸与细胞共同孵育6h后,用PA诱导24h造模。尼罗红染色观察AML-12细胞内脂质积累情况。(2)原儿茶酸调控SIRT3/ACSF3通路在PA诱导的脂肪酸代谢紊乱中的作用AML-12细胞随机分成五组:阴性对照(si-control)组;si-control+PA(0.4m M)组;SIRT3干扰(si-SIRT3)+PA(0.4Mm)组;原儿茶酸(10μM)+PA(0.4m M)组;si-SIRT3+PA(0.4Mm)+原儿茶酸(10μM)组。control si RNA/SIRT3 si RNA转染48h,PA诱导24h后,提取细胞中RNA或全蛋白。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样品中SIRT3、SREBP-1c、FASN、CPT1、PPARα、ACOX1的蛋白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样品中SREBP-1c、FASN、ACOX1、CPT1、PPARα的m RNA表达情况。AML-12细胞随机分成四组:阴性对照(si-control)组;ACSF3干扰(si-ACSF3)组;si-control+PA(0.4m M)组;si-ACSF3+PA(0.4m M)组。control si RNA/ACSF3si RNA转染48h,PA诱导24h造模后,提取细胞样品中全蛋白或RNA。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样品中ACSF3、SREBP-1c、FASN、PPARα、CPT1、ACOX1的蛋白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样品中FASN、SREBP-1c、ACOX1、CPT1、PPARα的m RNA表达情况。AML-12细胞随机分成四组:阴性对照(si-control)组;SIRT3干扰(si-SIRT3)组;si-control+PA(0.4m M)组;si-SIRT3+PA(0.4m M)组。转染control si RNA/SIRT3si RNA 48h后,应用PA诱导24h造模,提取全蛋白细胞样品,Western Blot法检测SIRT3及ACSF3的蛋白表达情况,免疫沉淀法检测ACSF3蛋白的乙酰化水平。AML-12细胞随机分成四组:阴性对照(pc DNA3.1)组;SIRT3过表达(pc DNA-SIRT3)组;pc DNA3.1+PA(0.4m M)组;pc DNA-SIRT3+PA(0.4m M)组。pc DNA3.1/pc DNA-SIRT3转染48h,应用PA诱导24h造模,提取细胞全蛋白样品,Western Blot法检测ACSF3及SIRT3蛋白表达情况,免疫沉淀法检测ACSF3蛋白乙酰化水平变化。AML-12细胞随机分成三组:阴性对照(Ig G)组;空白组;PA(0.4m M)组。PA诱导造模24h,提取细胞全蛋白样品,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IRT3及ACSF3蛋白相互作用。结果:HFD组中大鼠血清ALT、AST、TG、TC水平明显升高,肝脏结构紊乱且产生明显脂肪变性,胞浆内存在大小不等的大量脂肪空泡,而原儿茶酸可显著改善HFD所致的大鼠肝损伤。且原儿茶酸可改善脂质堆积,通过减少脂肪酸合成及增加脂肪酸代谢,抑制肝脏的脂肪酸代谢紊乱,减轻NAFLD。机制上,原儿茶酸对脂肪酸代谢的调节作用与SIRT3/ACSF3信号通路相关。进一步应用SIRT3敲除小鼠证实原儿茶酸对ACSF3的调控至少是通过SIRT3实现的,SIRT3可通过抑制ACSF3的乙酰化表达,影响其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可以通过SIRT3/ACSF3通路抑制脂肪酸代谢紊乱,从而发挥缓解NAFLD的作用。结论:1、原儿茶酸对HFD诱导的NAFLD具有改善作用。2、在NAFLD中SIRT3抑制ACSF3的乙酰化水平从而影响ACSF3蛋白稳定性。3、原儿茶酸通过SIRT3/ACSF3通路调节脂肪酸代谢发挥对NAFLD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是一种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早期缺血改变的方法,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静脉溶栓效果评价、短期及中长期功能预后转归及预测早期出血性转化风险中。ASPECTS是否可以应用于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抗喉癌和胰腺癌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薯蓣皂苷抗喉癌作用研究。薯蓣皂苷(1.25、2.5和5.0 μg/mL)处理NP9、Hep-2、TU212细胞6、12和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O/EB和DAPI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核及细胞凋亡情况,单细胞凝胶电泳观察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内ROS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
目的:分析JAK2V617F基因突变情况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实施血细胞分离单采治疗采集效果的相关性,试图提供高效且有针对性的采集方法,寻求最佳的采集治疗时机,达到快速降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目的,从而有效预防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药物使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减轻或避免药物引发的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
目的:FSIP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与生精相关的癌睾丸抗原,其在乳腺癌中广泛表达。此前的研究表明,在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性乳腺癌中FSIP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分子分型的患者,同时,FSIP1的高表达促进了这两种分子分型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并且提示了不良预后。然而,FSIP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发挥的功能尚不明确。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了FSIP1在Luminal A型乳腺癌中的作用,旨在为
背景: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传统手术治疗根据腭裂临床分类采用不同外科术式,利用裂隙两侧软组织关闭间隙,但骨缺损仍未解决,且术后瘢痕严重,限制上颌骨生长发育。传统的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于患者的需求。目前,利用人工合成材料修复腭裂骨缺损与功能缺陷是腭裂组织工程学治疗中比较具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目的:探讨POC(1,8octanediol-co-citrate,1,8辛二醇-共-柠檬酸盐)与
目的:胶质瘤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很难做到全部切除,术后容易复发;于此同时,胶质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较低。这导致目前对胶质瘤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作为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其中位生存期更短,研究表明其中位生存期仅为12-15个月,而且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其中位生存期可急剧缩短为3个月左右。因此,在传统的手术切除肿
目的:本实验借鉴电纺PLGA微球结合乳化壳聚糖微球形成复合PLGA/CS微球方法,运用双电喷的方法制备PLGA/CS复合微球。且通过载药率测试、粒径分析、圆二色和飞行时间质谱仪以及细胞和细菌实验来证实双电喷复合微球不仅在微球粒径和形貌上有所提高,双电喷微球的缓释和载药率均取得良好效果,且电喷微球的生物相容性优良。方法:3.微球的形貌及粒径分布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球形态、激光共聚焦显微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尽管目前乳腺癌分子分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等)已经展示出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给患者带来治疗获益,但相同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同种治疗时仍存在显著的疗效差异。因此,寻找新型分子标志物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对于解决乳腺癌的精准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人组织激肽
研究背景: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与正常细胞有较大的不同,尤其在糖代谢方面。肿瘤细胞内多种糖代谢酶的表达差异,使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代谢能力。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我们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的临床样本中用2D-DIGE结合质谱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蛋白。前期的相关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GAPDH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
目的:PDIA6即蛋白质异构酶家族A成员6,蛋白质异构酶家族是一种硫醇-二硫键氧化还原酶。该家族主要在内质网中发挥生物学效应,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能够在内质网中催化新生肽键的氧化折叠、内质网相关蛋白的降解,其次在钙稳态、蛋白质转运、病毒入侵和抗原呈递中起重要作用。此前的研究显示,PDIA6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影响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