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我国特有鱼类,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鮈鲫属,具有繁殖周期短,对水环境的物理、化学变化极其敏感的特点,是我国化学品管理中推荐使用的本土受试动物。饵料对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至今鲜有关于稀有鮈鲫标准化养殖体系建立的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稀有鮈鲫仔稚鱼期消化道发育程度及消化酶活力的测定,更深入了解饵料与消化道发育之间的关系,找到最适宜仔稚鱼期投喂的饵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幼鱼期、成鱼期直至性成熟期间最适宜的投喂策略,为标准化养殖提供实验依据以及补充基础理论资料。为了筛选稀有鮈鲫仔稚鱼期合适的饵料,将初孵仔鱼随机分为3个组:活饵组、饲料组、混合投喂组,每组3个平行,均从3 dah(day after hatching)开始投喂相应饵料,在10、15、20、25、30、35 dah时统计生长指标和存活率,并进行35 dah仔稚鱼消化道组织学及消化酶活性研究。结果显示:(1)35 dah时,活饵组存活率最高;(2)从15 dah开始,活饵组表现出最好的生长性能,并维持这种趋势;(3)活饵组的消化道各部肌层厚度、黏液细胞数目均最高,提示该组仔稚鱼消化道发育状态较好,并具有较优的消化吸收能力;(4)混合投喂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活饵组和饲料组。研究结果提示:一直投喂活饵更有利于稀有鮈鲫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建议在标准化养殖过程中,对仔稚鱼期的稀有鮈鲫采取活饵投喂的方式。为了筛选稀有鮈鲫幼鱼和成鱼阶段最适投喂方式,本实验将出膜5 weeks末(日龄为35 dah)的幼鱼随机分为5个组:A组投喂丰年虫(Artemia nauplii);B组每周中6 d(days)投喂丰年虫,1 d投喂商业化微颗粒S3饲料;C组每周中3.5 d投喂丰年虫,3.5 d投喂饲料;D组每周中1 d投喂丰年虫,6 d投喂饲料;E组投喂饲料;各组均采用饱食投喂策略。每2 w统计生长、存活指标,直至第21 w(147dah)。在产卵后统计各组繁殖力和子代畸形率。在17 w(119 dah)取性腺用于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1)E组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2)从繁殖力和后代畸形率上看,B组繁殖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从性腺组织学上看,不同投喂方法对精巢的成熟度无显著影响,但投喂过丰年虫的稀有鮈鲫卵巢发育成熟度显著优于E组。研究结果提示:适量加入丰年虫比单一投喂活饵或饲料更有利于稀有鮈鲫的生长和繁殖。建议在标准化养殖过程中,幼鱼和成鱼期的稀有鮈鲫采取丰年虫与饲料投喂频次比值为6:1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