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方法:在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科抽取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下肢静脉血栓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的1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患者,其中干预组采取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由一名专科主管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4个步骤,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分别在患者入院第一天、溶栓前、溶栓过程中、溶栓后、出院当天、出院后一周、出院后一月分别对患者进行10~30分钟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对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和干预后三个月发放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测评,最后完成有效病例干预组56例,对照组56例,调查后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目的和资料类型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生活质量得分采用(X)±S表示。统计推断: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方差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方差不齐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结果:
1.112个研究对象生活质量基线测评结果总分的均数和标准差为54.12±5.49,四个维度得分由则低到高依次为躯体功能(47.58±10.59)、心理功能(55.35±7.86)、社会功能(56.62±6.01)、物质生活状况(58.54±9.31)。
2.DVT患者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等因素对GQOLI-74评分总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和干预前生活质量进行两样本t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组患者在年龄和干预前生活质量方面基本均衡,具有可比性。
4.将干预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各因子和各维度及总分得分分别计算干预前后两次测评得分差值,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差值采用两样本t检验对其进行统计推断,以反映两组生活质量提高幅度是否不同。结果显示生活质量总分和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差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和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得分差值均数可以看出干预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提高幅度更大。而物质生活维度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DVT患者的生活质量属于中等水平。
2.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改善DVT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常规健康教育方式,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改善DVT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