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发病例达100万以上,发病率高居第四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全球第二位,其中东亚、东欧和南美为高发地区。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约40万例,死亡约35万人,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一种癌细胞浸润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恶性病变,传统治疗以胃大部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为主,虽可有效切除病灶,但创伤较大,并发症多,严重影响生存及预后质量。近年来,内镜诊治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治疗技术也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发展到新型的、整体疗效更理想的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但采用该术式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仍有待进一步明确。目的:探讨ESD治疗EGC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早期胃癌患者35例,均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设为ESD组;选取同期在我院确诊为早期胃癌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25例,设为手术组。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于术后6个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QLQ-C30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术后随访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病灶切除情况(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肿瘤复发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禁食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远期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医院焦虑、抑郁评分(HA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ESD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手术组(P<0.05)。术后6个月ESD组整体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经治疗后ESD组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肿瘤局部复发率均低于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禁食时间均优于手术组(P<0.05)。ESD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治愈性切除标准者57例,随访率为94.74%(54/57),其中ESD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97.4%,手术组总体5年生存率为96.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等优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好,是一种安全且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