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立足丰富语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历时对比了英汉“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的句法,语义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情况。研究发现: 第一,英语“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已见于古英语时期。汉语已见于周朝。参照语义特性可下分为“明示”,“混合”及“隐含”三个次类。 第二,英汉相同点:句法上,“明示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与“混合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均可作前置定语、表语和结果补语,可进入否定构式。“隐含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除此之外另可被程度副词修饰,进入比较式。三者均不可进入祈使式;语义上,共有词汇意义为[+等比性]、[+空间量性]、[+程度量]、[+维度性]和[+估测性]。“明示”还包含[+明示空间]和[+具象],“隐含”包含[+隐含空间]、[+具象]和[+抽象],“混合”结合二者;语法意义共性为[+形容词性]、[+赋量性]及[+静态]。“明示”和“混合”还具有[+限定]、[+状态]和[-等级],“隐含”与之相反;句法语义互动,构式与其他成分互动呈现“STAIR”模式。“明示”、“混合”及“隐含”是英语“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三个历时发展阶段,呈现“顺势”和“逆势”趋势。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复合词构式的语义特征会引发不同的句法表现。 第三,英汉不同点:句法上,英语“明示”与“混合”可作后置定语。“明示”可进入叠加式。“隐含”可进入等比式和叠加式;汉语均可作谓语,且“隐含”可单独进入差比式,极比式和拷贝式;语义上,汉语独有[+谓词性]的语法特征;句法语义互动上,英语[-极限量]“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向[+极限量]转变可另通过补充结构的非和谐性实现。而汉语独特语法特征[+谓词性]赋予其充当谓语的句法特征。 第四,英汉“NA空间”表量复合形容词是“NA”表量构式边缘成员,隐喻、类比及跨界等机制提供了构式生成的可能性,但受到各自语言规则、遴选条件、语用检验等个性和共性因素制约。其内部深层认知机制为一个两级概念整合系统,整合过程中动态性和意象性特征是英汉差异的根源。而其外部操作机制基于构式语法的句法语义互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