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半导体离子/中子辐照效应的多尺度模拟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基半导体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所需的高性能微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等领域。在这些应用场景中,载能粒子辐射不可避免。尤其在高能离子/中子辐照下,硅基半导体器件将发生严重的电离和位移损伤,导致器件光电性能退化甚至失效,对整个电子系统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坏。因此,有必要弄清离子/中子辐照下器件中杂质/缺陷发生的微观动力学物理行为,以揭示辐照后缺陷演化机理和器件失效机制。然而,辐照缺陷演化是一个跨越多个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目前仍然缺乏表征半导体离子注入/辐照效应的手段和方法,该过程的实验测量和表征也非常复杂且不能揭示其微观物理机理。因此,发展半导体离子注入/中子辐照的理论模拟方法迫在眉睫。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跨越原子-介观-宏观的多尺度理论模型,包含蒙特卡洛(MC)、实体动力学蒙特卡洛(OKMC)和速率理论连续模型(RTCM)三种方法的顺序耦合。基于此理论框架,我们研究了硼离子注入、硅离子自辐照和中子辐照下硅基半导体材料中缺陷和载流子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实现了对半导体材料辐照缺陷演化这一复杂微观物理过程的完整描述。主要内容如下:1.为了准确描述硼离子注入硅后缺陷/杂质的动力学物理过程,定量获得硼浓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行为,我们耦合了蒙特卡洛(MC,IM3D程序)和速率理论连续模型(RTCM,IRad Mat程序),构建了一个跨越原子尺度(埃)到宏观尺度(米)的带电缺陷动力学模型,更加全面地考虑了离子注入缺陷的产生及其演化的多种微观过程,特别是包括了缺陷电荷态和带电缺陷间的反应、硼—自间隙团簇(BICs)演化以及缺陷与载流子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模拟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硼浓度深度分布。结果表明,BICs对硼浓度的深度分布起主要作用,而间隙硼(BI)导致硼浓度分布向深处扩展;计及缺陷的不同电荷态修正了自间隙(I)和硼间隙(BI)的扩散系数,从而更准确地描述了硼浓度分布行为。我们的模型揭示了缺陷发生的真实物理过程和微观机理,证明了BICs和缺陷真实的电荷态是准确描述硼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可为半导体器件制造与研发提供理论指导。2.我们耦合MC和实体动力学蒙特卡洛(OKMC,MMon Ca程序),构建了跨越原子尺度(埃)到介观尺度(微米)的模型,通过在MMon Ca程序中包含电势的泊松方程求解,实现了硅材料中带电缺陷与载流子协同作用的动力学模拟。计算模拟中采用定温退火方法描述硅自离子辐照硅材料内部缺陷的演化和电荷态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验瞬态增强扩散结果一致。该模型准确地描述了实验中发现地{311}缺陷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与过饱和造成的瞬态增强现象。此外,模型中更为全面地考虑了多种不同类型缺陷相互反应事件,得以准确地描述不同电荷态的缺陷团簇对硅中电荷分布以及载流子分布和输运行为的影响,为后续中子辐照模拟研究奠定基础。3.在统一框架下耦合MC-OKMC-RTCM这三种方法,构建了中子辐照下半导体材料辐照损伤的顺序多尺度模型框架,实现了包含多种微观介观过程的从原子尺度到宏观尺度的半导体带电缺陷动力学的跨尺度模拟研究。计算模拟给出了中子辐照硅中深能级缺陷的种类、分布及其演化,载流子俘获和辐照失效等微观机制。研究结果指出杂质氧和硅空位的复合团簇(VO)和硅双空位(V2)双缺陷捕获机制,即深能级瞬态光谱(DLTS)的第二峰位不仅与V2(2-/-)的俘获中心有关,还与VO(-/0)的捕获效应有关,从而修正了理论模拟与实验之间存在的误差,使得深能级缺陷充电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更加一致,并且给出了载流子演化与VO/VP(掺杂磷和硅空位的复合团簇)缺陷产生过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解释了器件宏观电学性能退化的原因。最后,通过耦合缺陷动力学和平衡态电荷模型,成功实现了对DLTS的定量模拟。相关结果直接为理解中子辐照下材料带电缺陷动力学行为、半导体材料辐照失效机理及服役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本论文研究工作通过建立半导体材料辐照损伤的跨尺度耦合方法,探索了微观/介观过程对宏观性能的影响,阐明了影响半导体空间电荷和载流子分布与输运的关键深能级缺陷种类及其电荷态转变过程,为半导体辐照损伤和性能失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空气中碳烟颗粒对人体和自然环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危害。火焰的不完全燃烧是产生碳烟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由于其生成和氧化的过程十分复杂,至今仍然未被很好地理解和认识,因此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依托于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平台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同时信息过载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减少用户搜寻感兴趣信息所消耗的时间成本和增加平台收益,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新能源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储能设备是新能源应用中重要组成部分,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和飞轮储能等储能设备在新能源的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超级电容器具有使用寿命长、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在高功率密度的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总结了储能管理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均衡技术的分类,介绍了超级电容器工作特性,针对集中式有源均衡方式中的Buck-B
目的观察自拟清消散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总体疗效、证候疗效、黏膜病变疗效及停药8周后的复发情况,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将纳入研究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自拟清消散灌肠)30例和对照组(美沙拉嗪灌肠液灌肠)30例,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两组的
硫代氮杂环化合物是众多天然产物及药物活性分子的结构单元,选择合适的硫源用于构建此类化合物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催化和绿色化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开发高原子经
自上世纪60年代摩尔定律被提出以来,即电子电路中的元件数量每两年就增加一倍。截至现在,硅基晶体管的体积及数量已经达到了极限,随之器件性能也难以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为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国家脱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教育——尤其是乡镇高中教育面对着一系列的巨大挑战,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标准、走向未来的人才,是横在乡镇高中教育工作者面前
为了探索环境属性及燃料属性对单液滴蒸发特性的影响,本文从强对流环境和组分沸点差异性可能导致的液滴破碎角度出发,利用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液滴蒸发过程中的破碎特性进行
三角帆蚌是我国特有且重要的大型淡水珍珠蚌。三角帆蚌的育珠周期和产珠的质量决定了三角帆蚌的经济价值。为了更大提高育珠的经济效益,在技术人员和科研人的共同研究下人工培育珍珠的工艺逐渐成熟。本实验室通过将游离细胞与珠核共培育的方法(简称游离细胞培育法)改进了三角帆蚌有核珍珠培育工艺,但如何提高游离细胞的增殖能力,一直是困扰游离细胞培育法工艺发展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针对三角帆蚌体外游离细胞培养中细胞增殖问题
传统的转子型永磁电机为了克服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必须要对转子上的永磁体进行特别加固,这样就导致了转子结构复杂以及成本的升高,而且由于永磁体安装在转子上,难以散热,这会导致永磁体的去磁。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诞生了将永磁体安装在定子侧的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本文以一台12/8级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为研究对象,主要致力于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电机的控制方式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双凸极定子型永磁的电机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