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幸福的人一般事业成功、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健康、长寿、结婚生孩子的可能性高,离婚失业的可能性低等。从时间的角度人们如何看待幸福?是觉得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越来越幸福,还是越来越不幸,或者是其他的轨迹?这就是幸福评价时间轨迹要研究的内容。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指个体对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和将来幸福的评价的趋势,它对于全面认识幸福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的研究结果表明,多数人的幸福评价表现出向上的时间轨迹,即过去的幸福低于现在的幸福,又都低于将来的幸福。这可以用人们拥有生活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好的信念来解释。这种向上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也有限制条件。不现实的、向上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有害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具有群体差异。乐观组倾向于认为自己过去的幸福低于现在的幸福,而将来的幸福与现在的幸福没有区别。悲观组则认为自己过去幸福与现在幸福没有区别,但是将来幸福显著高于现在幸福和过去幸福。乐观组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被认为是现实的,因此对健康是有益的,而悲观组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被认为是不现实的。在对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上还存在年龄差异。青年人表现出过去的幸福<现在的幸福<将来的幸福这样的趋势;中年人表现出过去的幸福=现在的幸福<将来的幸福的趋势;老年人则认为过去的幸福>现在的幸福>将来的幸福。这可以用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青年人被认为各个方面都是在成长变化的,因此出现向上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到了中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比较稳定;到了老年,各个方面都在下降,尤其是死亡的临近,使得老年人容易缅怀过去,对自己的未来不太乐观。以上研究结果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自己的过去比较重视。不贬低过去自我,是因为要保持自我的一致性,这样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不至于失调。而对未来,中国人一样充满期待。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否存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又有什么特点呢?研究中国人的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怎样的,对于探讨对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是否具有普适性,拓展对中国人的幸福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具有普适性,那么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也应该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体现出一种发展的趋势。同样,在乐观悲观群体、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群体也都会出现与西方研究相一致的结果。如果按照中国人注重过去,又寄希望于未来这样的假设,那么中国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可能就与西方人的轨迹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此外,对于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机制的探讨,主要包括认知和动机两个维度,还没有神经机制的证据。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讨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的特点及其机制,对于丰富幸福领域的研究,促进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拟通过三个研究来考察中国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特点及其机制。研究一采用两种方法检验了中国大学生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特点。研究1a用《时间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修订版对376名大学生的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和将来幸福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认为自己的过去幸福与现在幸福没有显著差异,都显著低于将来幸福。即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研究1b采用实验法,让45名大学生判断幸福词和不幸福词是否符合描述时间维度上的自己的幸福感水平。结果在对幸福的评价上,与研究1a结果一致,出现了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的趋势。在对不幸福的评价上,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即过去不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不幸福。从研究1a和研究1b的结果来看,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不同于西方大学生的。那么在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群体差异上,中国人是否也与西方结果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呢?研究二探讨了中国人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群体差异。研究2a用《时间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修订版和《生活定向问卷》对49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且按照生活定向问卷的得分将大学生分成了乐观组和悲观组。结果发现,乐观组对幸福的评价显著高于悲观组,但在幸福评价轨迹上乐观组和悲观组不存在显著差异,都表现出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的趋势。研究2b用《时间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修订版对131名青年人(平均年龄27.25±5.39岁),108名中年人(平均年龄48.44±4.95岁)和103名老年人(平均年龄68.67±6.43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年组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中年组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老年组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也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可见,除了青年组与西方研究结果一致外,中年组和老年组都与西方研究结果有差异。综合研究一和研究二的结果,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不同于西方的,有其自身的特点。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人在外显层面上的评价可能并不能真实反映其想法,因此有必要进行内隐研究来探索无意识的情况下中国大学生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幸福时间轨迹的。如果内隐和外显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不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也许可以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探索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文化差异并找出中介作用,有助于了解中国大学生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特点出现的原因。第三,从电生理角度来探讨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对于全面了解这一轨迹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三探讨中国大学生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机制。研究3a对34名大学生进行GNAT内隐测量。结果发现,在对幸福词的反应上,与过去生活联结在一起的幸福词的辨别力显著低于与现在生活和将来生活联结在一起的辨别力,而与现在生活联结在一起的幸福词辨别力和与将来生活联结在一起的幸福词的辨别力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在内隐层面上,中国大学生呈现出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的趋势,从过去到现在体现了成长。在对不幸福评价上,与过去生活联结在一起的不幸福词的辨别力显著高于与现在生活和将来生活联结在一起的辨别力;与现在生活联结在一起的不幸福词的辨别力和与将来生活联结在一起的不幸福词的辨别力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在内隐层面上,中国大学生认为过去的生活是最不幸福的,现在和将来的生活中的不幸福较低,二者的程度相当。即呈现出过去不幸福>现在不幸福=将来不幸福。因此,在内隐层面上,中国大学生体现出了自我提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在外显层面东西方大学生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上的差异呢?也许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对其作出解释。研究3b从文化差异角度来探讨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在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上的差异,并且检验了辩证思维是否可以作为文化与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差异的中介变量。采用《时间维度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修订版和《辩证自我量表》对116名中国大学生,91名美国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美国大学生的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是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东方文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的幸福评价轨迹为过去幸福=现在幸福<将来幸福。在对过去幸福和将来幸福的评价上,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在对现在的幸福评价上,中国大学生显著低于美国大学生。这一效应受到辩证思维的中介。辩证思维能够部分解释文化对现在幸福的评价的影响。从主观认为的幸福增量来看,美国人认为自己从过去到现在的幸福增量与自己从现在到将来的幸福增量是没有显著差异的。而中国大学生则认为自己从过去到现在的幸福增量远远低于自己从现在到将来的幸福增量。研究3c从电生理角度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幸福评价的时间轨迹。让16名大学生判断幸福词和不幸福词是否能够描述自己过去的生活、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生活。结果发现,P2峰值在不幸福词的评价上显著大于对幸福词的评价。对P2潜伏期的分析发现,在幸福水平上,过去与现在、过去与将来所引起的P2潜伏期差异均不显著;现在所引起的P2潜伏期显著短于将来所引起的P2潜伏期。在不幸福水平上,过去与现在所引起的P2潜伏期差异不显著;现在与将来所引起的P2潜伏期差异不显著;过去所引起的P2潜伏期显著短于将来所引起的P2潜伏期。对LPC的分析可以得出,在对过去和现在的评价上,幸福与不幸福差异不显著;在对将来的评价上,幸福所引起的平均波幅显著小于不幸福所引起的平均波幅。在幸福水平上,过去与现在、过去与将来差异不显著;现在所引起的平均波幅大于将来所引起的平均波幅,差异边缘显著。在不幸福水平上,过去与现在差异不显著;过去所引起的平均波幅显著小于将来所引起的平均波幅;现在所引起的平均波幅也显著小于将来所引起的平均波幅。对中国人幸福评价时间轨迹及其机制研究才刚刚开始,有些结论还有待商榷。未来的研究可以将时间分段,以检验时间距离对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影响;还可以考察不同的生活领域随时间变化的重要程度对幸福评价时间轨迹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东西方幸福评价时间轨迹文化差异的中介变量,比如谦虚、自我建构;对中国人幸福评价时间轨迹与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关系等都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