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内在依据和应然诉求,已成为学界共识。教师知识的习得和生成内蕴对知识的学习,从认知到情境的学习范式的变革恰巧为教师知识的生成提供新的视角,使得教师知识与情境之间存有契合。情境为教师知识的生成提供场域和空间,教师知识也依赖情境的条件性,二者在情境的支持下发生作用。本研究从情境支持背后发生的知识观的转向入手,分析情境主义和生成主义的由来,为教师知识的生成获得支持条件提供合理依据。在此基础上架构情境和教师知识的关系,交代清楚教师知识、情境、情境支持以及情境支持下的教师知识的内涵。情境的支持是为了促进教师知识的生成,其实质可从知识和教师两个方面来阐述,即知识获得了统合性和持续性的发展,教师也在情感和智慧上达至有效统一。基于情境支持的教师知识生成的实质是一种理想的表达和愿景的希冀,这就引出了情境支持的两个向度,即价值向度,指向教师知识的情感融合;理性向度,指向教师知识的智慧生成。教师的善是知识生成的基础,并与其他情感一并激励着教师知识的生成,在生成过程中浮现出教师的主体性。知识发展本身具有智慧指向性,智慧的知识有助于教师超越专业规约,教师在面对真实的教学情境时需要教育机智的植入。情境支持下的价值向度和理性向度虽为教师知识的生成提供了理想架构,但现实状况却有困顿之处:知识的工具理性遮蔽了情境性,出现情感意义的失落和重技轻道的现象;教师职业的特性——日复一日地劳动以及教师的惯习掩盖了“有效情境”,对“有效情境”的认知产生了偏差;教师作为教育交往实践中的主体,在集体备课和同课异构的交往中出现了“无集体”和“无异性”的行为异化。从基于情境支持的教师知识生成的现实境遇中,可以总结和归纳出教师知识生成的路径。生成路径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是通过与情境对话和与惯习博弈的反思性行动直接生成;其次是在新老教师间的知识转移中和职前职后教育的契合中间接生成;最后是通过在专业共同体和与学生的互动交往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