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茧酶基因的进化分析及其作为靶基因在家蚕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a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成为地球上最为繁盛的动物类群,得益于其对自然的适应能力,也包括与之密切相关的灵活多变的生活史策略,如滞育、拟态和警戒色及远距离迁飞等都有利于自身的存活和种群的扩张。泌丝营茧是完全变态昆虫保护蛹向成虫转化的有效策略之一,包括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和脉翅目等在内的许多昆虫都能够吐丝作茧。茧通常是老熟幼虫用自身分泌的丝或用丝附着周围的物质(如土壤和木屑)构建而成。茧不仅是昆虫蛹化的场所,还可以为蛹抵抗机械损伤、躲避天敌和寄生虫等不利因素,保护其安全地渡过变态发育阶段。
  对于营封闭茧的昆虫,蛹成功变态为蛾后,必须破茧而出才能完成继代使命。各类昆虫营茧的方式多种多样,破茧而出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据研究报道,营封闭茧的家蚕和柞蚕属的昆虫在破茧而出时,其成虫能够分泌碱性的吐出液浸润茧层,而后吐出液中的溶茧酶降解茧层的丝胶而使茧变得松软,蚕蛾得以利用其胸足拨开松散的茧丝从茧内爬出。然而,在蚕蛾的吐出液中除溶茧酶外还含有28种蛋白,其中不乏酶蛋白,是否有其它蛋白参与了溶茧的过程尚不清楚,且许多科的昆虫都能够泌丝结茧,溶茧酶是否也在其它营封闭茧类昆虫破茧而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尚未有研究报道。
  本研究中,我们对溶茧酶基因的起源、进化、在物种中的分布范围及其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的选择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以家蚕为营封闭茧的模式昆虫,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探究了溶茧酶的生物学功能。最后,我们探讨了以溶茧酶为靶基因创制“不破茧”的家蚕新型育种素材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取得如下结果:
  1.溶茧酶为鳞翅目昆虫特异表达基因
  为调查溶茧酶在物种中的分布范围、探究该基因的起源,我们进行了进化分析。以家蚕溶茧酶的蛋白序列为查询序列,在NR数据库及昆虫和鳞翅目数据库中共检索到295条序列一致性大于40%的同源蛋白。系统发生分析显示这些同源序列中有70个蛋白与家蚕的溶茧酶聚为一支,通过对部分基因的重预测及进一步的结构域分析,最终将72个同源蛋白鉴定为溶茧酶的直系同源物。这些同源物均含有蛋白酶前体的剪切位点、三联体催化活性位点(His-Asp-Ser)及形成3个二硫键的关键半胱氨酸残基。进一步调查发现所有的溶茧酶仅来自于蛾类和蝶类,说明溶茧酶基因是鳞翅目昆虫特异表达基因。同时,染色体微区段的共线性分析结果也证实溶茧酶为鳞翅目特有基因,且其与邻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在鳞翅目昆虫间较为保守。
  2.溶茧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纯化选择压力的影响
  为了解溶茧酶基因的分子进化基础,我们利用EasycodeML软件中的枝模型检测了溶茧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的选择压力情况。在假设系统发育树中所有支系的ω值相等的情况下,单比率模型检测的结果表明进化树中各支系的溶茧酶基因主要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ω=0.16308);当假设溶茧酶基因在营开口茧(ω1)和营封闭茧(ω2)的鳞翅目昆虫中受到的选择压力不同时,双比率模型检测的结果与单比例模型检测的结果一致,即溶茧酶基因受到纯化选择作用(ω0=0.16603,P=0.06688),但在营封闭茧的昆虫中受到更加强烈的纯化选择作用(ω1=0.13840,ω2=0.04881)。选择压力分析的结果暗示溶茧酶基因可能在营封闭茧的昆虫中具有更加保守的功能位点,说明其功能的保守性。
  由物种进化树可以得知尖蛾科昆虫Hyposmocomakahamanoa(Hyposmocoma, Cosmopterigidae)是鳞翅目昆虫中进化较早的物种。该类昆虫属于水陆两栖类昆虫,并不存在营茧行为,但其也有溶茧酶基因。结合鳞翅目各物种的分化时间及营茧行为,我们认为溶茧酶基因在鳞翅目营茧类昆虫出现前就已被其祖先获得,这使得成虫羽化后可破茧而出。此外,鳞翅目中多个科的昆虫都能够泌丝结茧,这可能是平行进化的结果。
  3.CRISPR/Cas9双元转基因品系介导的家蚕溶茧酶基因的敲除
  为了调查溶茧酶基因的表达与家蚕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并预判基因敲除后的表型,我们通过qRT-PCR调查了溶茧酶基因(BmCoc)在家蚕整个生活周期中的表达情况。表达分析的结果显示,家蚕溶茧酶基因在蛹5天时开始表达,随后持续高表达,至蛹8天时达到最高峰,随后迅速下降,在新羽化的蚕蛾中已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溶茧酶基因特异在蛹中后期表达的模式暗示其可能在蛾的羽化过程中或羽化后发挥某种重要作用。
  为了探究溶茧酶是否为蛾吐出液中辅助成虫破茧而出的唯一因子,我们以家蚕为模式,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敲除溶茧酶基因。我们分别构建了表达Cas9和靶向溶茧酶基因的gRNA的双元转基因品系。通过双元转基因品系间的杂交并结合荧光筛选及分子检测,最终获得了溶茧酶基因敲除的纯合品系(BmCoc???)。我们调查了溶茧酶基因在纯合突变品系BmCoc???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定量检测的结果表明溶茧酶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野生型个体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对收集到的纯合突变体和野生型个体的蛾吐出液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在纯合突变体中已基本检测不到溶茧酶(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为23.7kDa)。以上结果说明我们获得了溶茧酶基因已被完全破坏的纯合突变体。
  4.溶茧酶是家蚕蛾破茧而出的必需因子
  在饲养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溶茧酶基因敲除的纯合突变体均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泌丝结茧。化蛹11天后可见所有的野生型家蚕均已破茧而出,溶茧酶基因敲除的嵌合体及杂合体也都能够从茧中逃逸,然而始终未见有纯合突变体破茧而出。小心用刀片削开茧层,可见蛹已成功变态为蛾,说明敲除溶茧酶基因不影响蚕蛾的羽化。尽管在纯合突变的蚕蛾吐出液中可检测到其它蛋白,但溶茧酶基因敲除的纯合突变体仍不能破茧而出,说明溶茧酶是蚕蛾破茧而出的必需因子。
  5.家蚕“不破茧”素材的实用性评估
  溶茧酶基因敲除的纯合突变体羽化后因不能破茧而出而在茧内自然地死亡,未见蛾体有变软和霉变的现象,且自然条件下存放长达6个月后蚕茧仍颜色亮丽、完好如初。这些表型符合我们对“免烘茧”品系的预期。为评价“不破茧”品系(BmCoc???)的实用性前景,通过杂交及6代的回交选育,我们成功将溶茧酶基因的突变位点导入到现行实用品种872中,并通过BC6个体间的自交筛选获得了纯合突变体,即“不破茧”转育品系872。随后,我们对“不破茧”基础品系Dazao和转育品系872的纯合突变体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测。首先我们从产卵数和孵化率两方面对纯合突变体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性状在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之间没有差异,说明敲除溶茧酶基因不影响家蚕的生殖能力。其次,我们从五龄的龄期经过、全龄的龄期经过、病蚕率(4-5龄)、结茧率和健蛹率五个方面对纯合突变体的健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个体相比5个指标在纯合突变个体中无明显变化,说明敲除溶茧酶基因不影响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最后,我们从全茧重、茧层重和茧层率3个方面对茧质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3个关键茧质性状在纯合突变与野生型之间(雌雄分别比较)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敲除溶茧酶基因不影响家蚕的茧质性状。
  综上所述,溶茧酶基因为鳞翅目昆虫特异表达基因,并且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我们的研究首次通过实验证实了溶茧酶基因是营封闭茧的鳞翅目昆虫破茧而出的必需因子。溶茧酶基因敲除的纯合突变品系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烘茧品系经过培育和进一步地评估及改良利用,将有望为蚕丝产业带来重大革新。此外,本研究也为鳞翅目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靶标,通过失活酶的水解作用或利用基因驱动的手段都可以降低害虫的群体数量。
其他文献
花鸟画因受到宋代的皇帝——宋徽宗的喜爱与重视,设立了画院,鼓励画家们进行创作,对花鸟画的艺术起到推动作用,五代时期的黄荃和徐熙分别倡导的“富贵”和“野逸”更是为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审美先范。随着时代更迭,每个时期都有风格各异的艺术产物出现,并且随着学术环境的自由和文化氛围的开放,有着不同的时代意义。在当代语境下,工笔花鸟画因为画家们的努力思辨和刻苦专研,风格各异的笔随当代之作频频出现。有的画家在
动画美术设计属于动画创作中的前期环节,将决定动画作品整体视觉风格。装饰风格汲取了从古至今多种艺术形式的养料,形成了一种美术风格倾向,符合现代审美的要求,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设计领域。动画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创作中也使用了装饰风格的表现形式,来呈现独特的画面风格和民族地域文化。在动画美术设计中,装饰风格是如何表现及应用的将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和重点。论文通过对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论文的研究
学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我们就处在了视像时代,视像时代以视像为其重要的传播手段,及其存在的形式为重要特征,动画作为视像状态存在,是视像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其更新的不仅仅是信息形态,还有信息传播模式。现在的传播已经由传统模式,推进到数字化、多媒体传播模式。手机媒体的出现,重构了信息传播的一般概念,构建了更多元、有效、快捷、多样化、人性化的信息发布与交流的服务平台,推进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和共同发展,
学位
油画自传入中国之日起便逐渐开启了油画民族化、本土化之路,不少近现代著名画家创作了大批意远质高的中西合璧的油画作品,将中西融合的油画创作推向了一个个高峰。基于上述背景,《黄山系列》油画创作以中西融合的油画创作历程梳理为先导,总结归纳中西融合风景油画创作的特点,期望结合创作实践,探索融合中西绘画的技法以油彩语言抒发内心情感,追求自然心性的流露。创作实践采取油画的材料技法并融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来表现黄山
学位
纪录片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类型,大多数传统电视媒体的纪录片属于广义层面的纪录片,BBC曾经制作了一部以中英两国基础教育为题材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制作者对这一纪录片命名为“设定场景纪录片”。应当说,电视媒体制作的纪录片基于某一具有现象级次的题材,确立观点,形成媒介事件,促进观看并培养观看级次与惯例,最终建立起媒体影响,这是生成媒体纪录片创作的基础。据此,提出媒体纪录片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
陈晓卿在一篇关于1990年代纪录片的另一种总结中,采用了“寻找时间的重量”来回顾自身纪录片创作的一段历程,这一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历程的回顾本身,应当是导演对自身纪录片创作历程的最准确最深刻的总结,即,纪录片创作本身就是建立于导演经历并承受的这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时间重量上。  陈晓卿的纪录片创作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独立纪录片创作时期,从体制外进入体制,又由体制内走出,以其媒体纪录片《舌尖上的中
学位
昆曲音乐风格的形成结合了本土文化、历史变迁、人文科学等因素。而伴奏乐器的不断发展对其也有很大的影响。二胡作为戏曲的伴奏乐器,其音乐是根植于戏曲音乐的。在二胡的动态发展中,与戏曲元素的融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明代“唱调”艺术形式、“遂昌十番”艺术形式、以及闵惠芬老师提出的“声腔化”命题,都是对二胡与声乐艺术融合的一种探究,笔者鉴于此,以明代“唱调”为研究的历史背景,并以二胡演奏和二胡教学为研究对象,从
学位
本文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学校园景观环境发展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与基本原则,运用有关城市景观环境的理论,比较国内外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结合当前参与规划设计的上海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上饶园区)这个实际项目, 运用多种研究方式并结合城市地理、文化、环境物理、景观规划、艺术、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从各个层次上对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通
学位
核糖体合成非常复杂,需要许多核糖体组装因子(Ribosomal biogenesis factors,RBFs)协助完成。在拟南芥中,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到约75%的酵母同源RBFs,但是目前只有少部分拟南芥同源RBFs得到验证。在酵母细胞中,AAA-ATPaseMidasin1(MDN1)参与60S核糖体大亚基前体(pre-60S)的合成,但是拟南芥MDN1(AtMDN1)在核糖体合成中的分子
学位
经过几千年的人工驯化,家蚕(Bombyx mori)成为了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昆虫。蚕丝是家蚕主要的经济产物,因此蚕丝产量的多少决定了家蚕经济价值的高低。业界内通常用茧层率(茧层重/茧重)来衡量蚕丝产量的高低,家蚕的茧层率越高,相对的丝蛋白量就越多,其经济价值也就越大。所以茧层率便成为育种者关注的主要性状。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家蚕的茧层率从10%提高到约25%。然而传统选育手段的局限性,导致家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