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为北京市城乡建设发展绘制蓝图,《规划》中六次提到昌平,为未来一段时间昌平住房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下昌平的住房专项规划,立足本区特征、精准匹配供需、供应结构科学合理,为优化全区住房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径。而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是改善住房问题的关键,政府的住房政策也将以此为主体。因此,从住房公平角度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是昌平区针对住房问题的重要工作,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主要针对于昌平区基本住房的保障问题,从保障性住房需求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主要研究对象保障性住房概念、体系及相关理论依据,坚持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原则,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保障性住房市场需求影响因素,并且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收入水平在昌平区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方面的重要性,应用将单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变权重组合的方法对昌平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进行预测,然后根据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政策中的收入标准确定昌平区以收入为标准的住房保障比例,再结合由昌平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得出的以面积为标准的住房保障比例选择较小者作为最终的昌平区住房保障比例。通过2010-2018年的人口历史数据预测昌平区未来几年的人口总户数从而确定昌平区保障性住房的潜在需求量,再根据住房消费比的相关数据得出昌平区保障性住房的有效需求量,两者相减得出昌平区保障性住房的实际需求量。最终进行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2018年以前(后)根据综合对比确定的住房保障比例都是按照数值相对较小的以面积(收入)为标准的保障比例。(2)随着人均住房建筑面积逐年增大按面积标准确定的保障户比例相对减少而昌平区的人口总户数逐年增加因此测算出的昌平区保障性住房的实际需求量没有明显的变化。(3)当收入水平以及住房均价均上升时,保障性住房的申请限制条件并没有随之调整。最终根据各项研究结果提出昌平区保障性住房以需求为导向的政策建议。本文构建更加精准的保障性住房需求预测模型,首先可确保政府能够更充分掌握昌平区未来几年保障性住房的实际需要量,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具有昌平区特色的保障性住房建议,引导昌平区居民科学租房购房,政府按照保障性住房的预测结果制定供给策略以保障需求,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监管,从而引导保障性住房市场健康地运行。图5幅,表32个,参考文献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