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二十年来,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走向成熟,心理健康课程也得到很大发展。它的内容越来越规范、全面且具有科学性,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驾护航作用。但另一方面,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也面临一些问题,譬如授课内容学科化、教学模式机械化、评价主体单一化等等。这些问题使得目前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有限,未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亟待探寻新的元素丰富课堂,活跃氛围,使心理健康课程更具有体验性、生动性。而音乐对个体身心健康的独特价值已经得到研究的认可,它在陶冶心灵,调节情绪,唤起认知,提高审美等方面的神奇作用在心理学界引起重视。研究者开始认识到背景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能发挥的作用,通常以团体辅导和音乐治疗的形式进行研究,但关于音乐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结合的实证还很少见。本研究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采用教学准实验研究的方法,将音乐审美与心理健康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有机结合,形成结合方案。随机选取四个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班,其中两个班采用有背景音乐的教学方式,另外两个班没有音乐(即传统组)的教学方式,两组班级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他们在教学内容、课件、时间及教室环境等方面均保持一致。另外再随机选取80名没有选修任何心理健康课程的大学生作为对照组二,即未选组。课程进行前对音乐组,传统组及未选课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前测,课程进行中对音乐组与传统组班级学生的情绪状态、主观体验及课堂行为等进行调查记录,课程结束时再次对音乐组、传统组及未选课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水平的问卷测验,并收集自我报告。目的是探讨融入背景音乐的心理健康课程相对于传统心理健康课程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课堂主观体验等教学效果上的影响,并以未选修任何课程的大学生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背景音乐引入心理健康课程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背景音乐使大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中体验到更积极的主观体验。3.有背景音乐的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学生相较于传统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学生的课堂客观行为表现得更好。总而言之,结合背景音乐与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的教学干预,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