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曲波帕二乙醇胺的制备、表征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英国葛兰素史克(GSK)公司开发的造血新药艾曲波帕(Eltrombopag),于2008年11月获得FDA优先批准在美国上市。艾曲波帕用于治疗经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无效或脾切除术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病症。它作为第二代治疗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临床试验表明具有较高的反应率和良好的耐受性,不会出现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严重副反应,是首个获准治疗成人慢性ITP患者的口服非肽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艾曲波帕游离酸的水溶性很低,不利于化合物在体内的吸收,原研公司在专利中报道了将艾曲波帕制备成艾曲波帕二乙醇胺晶型I,能够提高该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出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自上市以来,该药就获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和广阔的市场,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企业申报该药的相关信息,相关的文献报道也不多,艾曲波帕二乙醇胺的结构确证和稳定性考察工作还没有报道,因此本文将对艾曲波帕二乙醇胺展开深入研究。艾曲波帕的合成工艺较复杂,若制备过程中条件控制不当,很难得到药用晶型,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相对简便易得的合成方法,制备出有效的、稳定性较高的艾曲波帕药物。本文结合文献和专利报道,综合已有合成路线的优缺点,确定出一种原材料易得、反应条件相对温和、收率较高且污染较小的合成路线。即以邻溴苯酚为原料,经一系列反应合成关键中间体3′-氨基-2′-羟基联苯-3-羧酸,再生成艾曲波帕,最后加入乙醇胺制得艾曲波帕二乙醇胺,并对其进行定性鉴定和稳定性考察。通过元素分析(EA)、质谱分析(MS)、核磁共振波谱分析(NMR)、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PXRD)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样品进行结构确证。结果表明该产物为艾曲波帕二乙醇胺晶型I,这为进一步考察样品的稳定性提供了基础和依据。艾曲波帕二乙醇胺晶型I的稳定性研究主要从温度、湿度、研磨和存放时间四个方面进行。结果表明,艾曲波帕二乙醇胺晶型I应储存在常温干燥(温度20°C~25°C,湿度45%~55%)的环境中,不能长时间高强度研磨粉碎,避免晶型破坏。本文还对不同批次样品、不同人员制样和仪器的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这三个方面不影响药物定性分析,说明合成路线可重复性高,药物稳定性好。本文设计的合成路线可以制备出具有药用价值且稳定性较高的造血药物艾曲波帕二乙醇胺晶型I。本文的定性分析、稳定性研究确保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他文献
《面纱》是毛姆的经典长篇小说之一,刻画了众多的中国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特殊时代中国底层人民的生活。近年来,与《面纱》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加,但是关于中国人形象的汉译研究却不多。《面纱》已有超过二十个汉译本,不同译本中的中国人形象却不尽相同,因此这种差异产生的过程与其背后的因素值得探究。鉴于此,本文从形象学视角出发,对比《面纱》的原文本与汉译本,并与译本特定的历史语境相结合,分析探究《面纱》三个汉译本
学位
炎症反应与机体息息相关,对机体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般来说,炎症反应是机体常见的一种抵御外界不良致病因子的一种反应,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发炎、发热、红肿等方式将一些外界的有害物质进行消除。研究表明,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神经系统病变的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中,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被激活同时伴随着炎性相关因子的表达上升。此外,外周炎症也能通过一定的途径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因此,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抑制性传递物质,可以在谷氨酸脱羧酶(GAD)及一些辅助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由L-谷氨酸(L-Glu)及其钠盐转化而得。GABA在机体调节方面发挥着诸多作用,如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调节血压和心律、镇定安神、促进睡眠、改善肝肾功能等。基于GABA可以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医药等众多方面,应用前景较好,市场需求量大,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稳定性好,凝胶强度高
学位
竹红菌素A和痂囊腔菌素A是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S4201固态发酵料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是目前已知的可见光区内优良的天然光敏剂,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竹红菌素A和痂囊腔菌素A的结晶产量,对竹黄S4201固态发酵料中提取这两种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改进,获得更多竹红菌素A和痂囊腔菌素A高纯度的结晶。同时在现有的大米发酵培养基基础上,对补充的碳源和氮源进行了筛选和加入剂量
学位
背景及目的:癌症已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乳腺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因素。YAP是Hippo信号通路中的核心效应因子,在多个肿瘤中高表达,抑制YAP活性的药物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方向。白桦脂酸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已有研究显示白桦脂酸可在多种人类肿瘤细胞,包括乳腺癌细胞中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白桦脂酸能够通过干扰多种重要的癌症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白桦脂酸抗肿瘤的详细分子机制还有待继续
学位
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是楝科麻楝属药用植物,在民间具有广泛的运用,在《中华本草》和《新华本草纲要》均有记载,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近年来对麻楝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富含结构复杂并具有一定昆虫拒食活性的phragmalin型柠檬苦素,为了进一步阐明麻楝的活性物质基础和发现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我们对麻楝的种子中的柠檬苦素研究。综合运用正相硅胶、反向硅胶(
学位
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是人体脂质储存的重要场所,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处,如内脏、皮下、肌间等。当能量过剩(如进食高脂食物)时,脂肪细胞中过量的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会转化成胞内脂滴,以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的形式储存。脂滴可占据细胞质体积的85-90%,其周边还会形成一层由磷脂、多种结
学位
在西方国家,前列腺癌是男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逐年上升。肿瘤的生成和发展和免疫抑制相关联,免疫抑制分子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其受体PD-1表达在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细胞膜上。当PD-L1与T细胞表达的PD-1结合后,可以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产生CD4+T细胞比例减少,CD8+T细胞比例上升,CD4+/CD8+比值下降,以及调节性T细
学位
含有缬氨酸的蛋白质(VCP或p97)是ATP酶相关活性(AAA)家族的成员,在细胞中大量存在,约占细胞内总蛋白量的1%。p97将ATP水解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一系列细胞过程所必需的机械能。它参与许多生物过程,包括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PP)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内质网相关降解(ERAD)、有丝分裂完成后的核膜融合、高尔基重组、转录激活和自噬、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凋亡和分子伴侣活性。p97在蛋白质稳态中起重
学位
卵生爬行动物的表型是亲代遗传因子与孵化过程中的外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子会对后代的形态、生理、行为等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进而影响其生长和存活。由雌性的多次交配行为和精子储存所导致的同窝多父本现象在爬行动物中普遍存在,然而现有的研究仍未完全明确雌性积极参与多次交配的选择利益。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雌性爬行动物能够从多次交配中获得的直接利益少之甚少,而所获得的间接遗传利益则在于增加后代的质量和遗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