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病毒病是“植物癌症”,其危害仅次于真菌病害,由于植物病毒大多具有专性寄生性和系统侵染性,抗病毒药剂的研究与开发难度较其他农药大,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危害也很严重,为了更有效地防治植物病毒的侵入和扩展,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具有高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有:从牛心朴子草中分离得到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R-(-)-antofine,安托芬),人工合成的新型联三唑化合物XY13和XY30以及含氟的α-氨基膦酸酯类化合物病毒星1号和病毒星2号。
本论文以商品化药剂BTH、病毒唑、宁南霉素为参比药剂对上述发现的新化合物进行了抗TMV活性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药剂的互作对TMV的影响,并对这些药剂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离体和活体试验结果表明,安托芬的离体抗病毒活性最好,100μg/mL时就达到97%,好于参比药剂宁南霉素和病毒唑。XY13的活体活性在1000μg/mL时为61%。XY30的离体效果要好于活体效果,病毒星1号和病毒星2号的的离体和活体效果较差。
本论文还对双剂组合进行了联合毒力作用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BTH与其他药剂之间的互作具有一定增效作用的趋势,病毒唑、安托芬、病毒星1号、病毒星2号和XY13、XY30之间的组合基本表现相加活性。
本论文从化合物对TMV病毒的钝化、脱衣壳、衣壳蛋白体外聚合和药剂诱导寄主病程相关性蛋白的产生以及相关防御酶活性的诱导等五个方面就各化合物抗病毒活性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待测化合物中,XY30的钝化效果最好,安托芬和xYl3的体内钝化好于体外钝化,各药剂对TMV脱衣壳作用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TMV-CP(capsid protein)的体外组装也没有显著的影响,推测药剂的作用机制可能主要在于药剂对核酸的影响或病毒浸染过程的影响,除BTH和宁南霉素具有诱导活性并可诱导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提高外,其他各药剂没有诱导活性。药剂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药剂对核酸影响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