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借鉴西方到实现“中国模式”化发展的曲折历程。早在19世纪末我国的高等教育就已经起步了,但是作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学位制度,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以后,才得到较为完整的建设和实行。我国学位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什么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学位制度的缘起与发展的脉络是怎么样的?学位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当前国情下,应如何构建我国的学位制度?该制度需要哪些运行环境?这些都是本文将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置入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宏观背景下,综合运用历史学、教育学和文化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系统论述和分析。全文包括绪论、一、二、三、四、五章,以及结语,共七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了选题意义,进而详细论述了当前学术界在学位制度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指出其研究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最后指出了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一章阐述了学位制度的基本问题——学位、学位制度的概念和学位称号的来源,以及学位制度在中国是如何出现的。学位是由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授予的、表示专门人才学术水平的称号;学位制度是关于学位分级、各级学位学术标准、学位授权审核原则和学位授予办法等方面的系统规定,是一种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制度。目前,有关中国学位制度缘起的研究,尽管大都指向以西方学位制度为蓝本的现代学位制度,但首先是以传统教育的改造和承袭为基础和前提,结合中国特定的教育环境和状况,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并不完全是移植的结果。第二、三章考察了民国时期学位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脉络。第二章从学位制度创建的社会背景、制度建设、特征及影响等方面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学位制度的创建情况做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剖析和探讨。该时期学位制度的建设,第一级学位——学士学位制度的设计相对而言比较全面;研究生教育设施——大学院也有明确规定,只是与该教育层次相适应的硕士、博士学位制度只有设置的意向,仅仅做了构想,没有细则规定,学位规程或者说是学位章程只是提及,并没有制定出来。第三章论述了国民政府时期学位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国民党统治前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的学位制度建设情况是不同,但是总体上学位制度的建设较北洋政府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1935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学位授予法》和《学位分级细则》,确立了我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同时,对学生的入学考试、学习年限、毕业论文审查、学位授予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范,完成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基本建设。第四、五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学位制度的发展概况。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对新中国的学位制度建设进行了分别论述。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27年时间里,先后两次尝试着制定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实际的学位制度,但都是无果而终;“文革”时期,社会混乱,高等教育名存实亡,就更谈不上学位制度的建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学位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0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随后,又颁布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文件法规,为学位制度工作提供了法制化的保证以及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学位制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论述了二十世纪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学位制度建设的发展特点,并指出了现行学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中学位制度的缺失问题,以期对学位制度的改革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