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具有肿瘤高特异性和低毒性的新型治疗模式-光动力学治疗(PDT),以其无创高效的优势成为新型抗癌治疗手段研究的热点。光动力学治疗发挥作用的三个基本因素是光敏剂、光源和氧气。而乏氧是肿瘤微环境的一个显著特征,大大限制了肿瘤光动力治疗的效率,所以如何提高肿瘤组织的氧气含量是实现肿瘤PDT高效治疗的关键。本课题利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肿瘤乏氧区域聚集的特点,合成了具有巨噬细胞转化功能和自产氧特征的透明质酸修饰的介孔普鲁士蓝纳米材料(HA-PB)。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可将M2型巨噬细胞转化为M1型巨噬细胞,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肿瘤靶向性等特点。将其接枝于可高效负载药物的介孔普鲁士蓝纳米粒表面,使HA-PB被巨噬细胞吞噬至肿瘤乏氧区域,并将M2型巨噬细胞转化为M1型巨噬细胞。其中M1型巨噬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与具有类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普鲁士蓝反应产生氧气,实现体系自产氧功能。之后负载光敏剂吲哚箐绿(ICG),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实现肿瘤光热及光动力学协同治疗。体外研究表明HA-PB可高效负载ICG,载药率和包封率分别为57.6%和67.9%。体外释药结果表明,在酸性及透明质酸酶存在的条件下,HA可从PB表面脱去或降解,释放药物,实现门控和药物定点释放。体外产热及活性氧(ROS)试验证明HA-PB/ICG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可将光能高效转化为局部热能,同时产生ROS。细胞实验结果证明,HA-PB可被4T1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摄取,并能将M2型巨噬细胞逆转为M1型巨噬细胞,产生H2O2。进入4T1细胞后,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可产生ROS,诱发DNA断裂,促进肿瘤细胞损伤和凋亡。抑制率结果表明HA-PB/ICG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可将ICG的细胞抑制率提高2.85倍,与M2型巨噬细胞共培养联合作用后,细胞抑制率进一步增强至4.03倍。彗星实验结果表明,HA–PB/ICG(37.9%)和HA-PB/ICG+M2(59.2%)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对4T1细胞造成的损伤明显高于原料药ICG组(8.2%)。体内选用4T1荷瘤小鼠为动物模型,结果表明HA–PB/ICG可增强ICG在肿瘤部位的蓄积能力及滞留时间,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HA-PB/ICG可使肿瘤部位的温度升至50.7℃,显示出优越的光热转换能力。免疫荧光及ROS冰冻切片结果表明,该递药体系可将肿瘤部位促瘤的M2型巨噬细胞逆转为抑瘤的M1型巨噬细胞,实现体内自产氧功能,缓解肿瘤的乏氧环境,降低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同时能够提高PDT治疗过程中ROS的产率,显著增强光敏剂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药效学结果表明,HA-PB/ICG自产氧递药体系在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可显著抑制肿瘤增殖,治疗后的相对肿瘤体积V/V0仅为0.31,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