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名麟三文学の主題変化に関する研究 ——『黒い運河』、『深夜の酒宴』、『邂逅』をめぐって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名麟三是第一次战后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民众作家”,也是日本存在主义文学的先驱。人类的“自由”是其一生探寻的课题。对于椎名麟三而言,“自由”是不能与死亡拆分开的,对死亡的绝望与对自由的渴望相伴出现在椎名文学中并且贯穿始终。由此,探索椎名文学中的“自由”主题时,不能忽视“绝望”主题。此外,椎名麟三小说的文体随着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在探索主题变化时对文体的分析也是不能忽视的。目前为止,关于椎名麟三文学作品的研究尚少,主要集中于作品内容与作家思想变化的关系方面,围绕“虚无主义”、“自由”、“存在主义”等主题进行研究。几乎未见涉及“绝望”这一主题以及结合文体和内容综合分析作品及作家思想的研究。本论文以《黑色运河》、《深夜的酒宴》、《邂逅》这三部具有主题转折性意义的作品为中心,从文体和内容两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阐明椎名麟三文学从“绝望”到“消极的自由”再到“真正的自由”的主题变化。论文首先对《黑色运河》中的主人公由“自我疏远”导致的自我丧失,以及“辉夜公主幻想”的产生和破灭进行探究,揭露主人公表面的虚无和真实的绝望。而后通过对比《黑色运河》和《深夜的酒宴》的文体分析椎名麟三的存在主义文学特征,并且通过对比分析两部作品中“辉夜公主幻想”和主人公去向的不同,阐释主人公由逃避现实到面对现实,由绝望到探求自由的主题变化。最后通过分析《邂逅》的文体揭示“邂逅”的意义,通过分析登场人物的虚无主义探索追求自由所遇到的瓶颈——死,并最终通过分析主人公“幽默的微笑”发现椎名麟三突破生与死的绝对性而获得“真正的自由”的喜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椎名麟三文学的主题完成了从“绝望”到“自由”的转变。
其他文献
玉山雅集是元末规模最为盛大的雅集,几乎聚集了元末的各界名流。本文以玉山雅集作为切入点和文章纽带,从“小桃源”定名考的争议入手,考察元代隐逸的状态。在研究过程中力求还原顾瑛与他的朋友们在交往过程中的真实面貌,如此进而对以顾瑛为中心的朋友圈进行文艺交往过程中隐逸趣味表达方式和状态的考察。玉山雅集上的很多重要画作虽然已经遗失,但是文献信息却保留下来,另外顾瑛与其他的雅集主人拥有几乎共同的朋友,从其他雅集
听辨作为交替传译中的第一步,直接决定着能否正确传达源语意义。听辨不仅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困难重重的环节。要想产出高质量的译文,首先就要从口译的听辨过程开始抓起。本实践报告是基于哈佛大学公开课Positive Psychology(《积极心理学》)进行的交替传译模拟实践。译者对此次交传中出现的听辨难点进行分析归纳,发现听辨困难主要表现为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语言层面的难点体现在语音、词汇、
荷兰皇家壳牌集团于2016年12月发布了《2016年壳牌能源报告》,该报告总结了2016年壳牌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旨在宣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让企业员工、消费者、业内同行及合作伙伴充分了解自身信息,并扩大海外市场。本翻译项目选自该报告第二部分,该部分总结了2016年壳牌在风险控制、投资、资金流通等领域的主要情况。英语介词在原文出现频率高,搭配能力强,用法灵活,意思多变,影响着目的语读者是否能准
《口译研究概论》为口译学术专著,作者为弗朗兹·波契哈克。《口译研究概论》(第二版)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重构和更新。为了满足广大学习爱好者的需求,第二版译本亟待发行,笔者有幸参与了第二版第5章、第6章和第8章的翻译及第3章的审校工作。本次任务旨在使用云译客的语料库匹配《口译研究概论》(第二版)与第一版重合之处,厘清第二版新增内容,使用谷歌翻译,加之人工译后编辑及四次审校,确保翻译质量。基于笔者的翻译
在文学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引起读者共鸣。本文依托对中文短篇小说《最爱》的英译,探讨了阐释学翻译理论在分析人物心理描写文本翻译中的指导意义。阐释学是关于理解、解释和应用的方法论学说,它强调忠实客观地把握文本和作者的原意。阐释与翻译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伽达默尔提出的视界融合原则以及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学翻译运作机制即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
中东铁路,建于1896-1903年期间,是沙俄在中国清末时期,为了更多更好更快地掠夺中国的木材、矿产等资源,而修建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以俄国西北部的赤塔为起点,经中国境内一直向东南联通到海参崴,大大缩短了俄国远东地区地域内的物资输送距离。在国内区段,其以绥芬河、满洲里、大连为终点,在哈尔滨处交汇,形成了一段T字形的铁路干线。海拉尔、扎兰屯、昂昂溪、齐齐哈尔、哈尔滨、一面坡、横道河子、穆棱、绥芬河、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针对《辽宁民间文化》(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新闻宣传部编,肇夕主编,李铭执笔)一书的节译部分而写,该书主要介绍了辽宁地区的民俗和文化,包括衣、食、住、行、乐等各个方面。本次翻译实践节译其中若干章节。本篇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情况,包括翻译选材内容、翻译选题的目的与实践意义以及辽宁民间文化的英译现状;第二章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过程,从译前准备和翻译过程两方面进行介
《安徒生传》属于传记文学,因为传记文学中大量使用描写性语言,副词出现频率很高。而根据对文中副词的统计,报告发现其中-ly副词也极为常见。而译者翻译-ly副词,不仅需要准确传达其涵义,还要使其译文表达符合汉语习惯。但是长久以来,学者们对于副词研究关注不足。所以本文针对-ly副词翻译技巧的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篇翻译报告以-ly副词翻译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首先简要介绍了翻译项目、分析了翻译文本;然后是
本文围绕艺术硕士学位音乐会构思及重点曲目表演过程探究展开。简要介绍了音乐会的筹备过程,对选曲、排序进行说明。文章着重探究了门德尔松《d小调钢琴三重奏》第一乐章的表演过程,从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的合作入手,分析难点成因及解决方法,最终从五个方面对该曲的合作方法进行论述:即以和弦连接为基础的强化音准训练;以控制重音弹奏为基础的节奏训练;以慢练和分段练习为基础的速度训练;以融合为基础的音色训练和以演奏完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汉语的精粹,其结构精炼,内涵丰富,表达力强,无论在写作中还是日常交流中,都十分常用。学界关于成语的研究不尽其数,但大多集中于对成语本身和成语翻译等方面的研究,而将成语作为外文汉译过程中的具体翻译手段来研究的案例非常少。本报告以历史文本History of Serbia英译汉为研究对象,根据文本性质和功能,宏观上以归化翻译策略为指导,将成语作为具体的翻译方法,通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