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初,我国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学段,教学衔接出现一些问题。因数学课程在高考的重要性,数学课程内容、学生心理发展和思维发展等使得高一数学教学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衔接教学研究一度成为教师、教育研究者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继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实施后,2017年修订颁发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更新了课程理念、目标等内容,提出了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之后,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适应性是否有所变化,衔接问题是否依然存在,本文从实践角度做了相关研究。研究中,查阅了初、高中的衔接教学、中学数学教学方面、青少年思维发展特征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为研究提供理论的支持。根据研究背景,确定研究问题: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适应性调查,初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比较,并为衔接教学提供一些建议。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对高中连续两周、初中一周的数学课堂观察。从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课堂整体情况几个维度定性的分析发现:高一新生的对待数学主观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认知情况、教学方法和数学内容知识等几个方面存在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平常上课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初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了解程度等也是是造成衔接存在问题的一个方面;高中的课堂对于初中来说相对紧张,学习活动相对较少等原因造成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针对高一学生衔接不适应现象,分析其原因,结合课程标准的文本解读,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了一些教与学的建议。教师方面:教师应该从增加初高中教学的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学热情,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几个方面加强衔接教学的重视;关注重视初高中知识的脱节点以及衔接应该注意的地方;结合多媒体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鼓励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改变作业的批改模式增加学生的情感寄托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一数学的学习;教学上应该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自主、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思维,重视思维的衔接。学生方面:学会制定学习计划,管理好自己的数学学习;面对数学学习内容脱节或方法变异,敢于提问及时化解困难;合理使用校本教材、课外教辅资料,应对知识脱节带来的学习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