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因素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a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是评判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会受到内部与外部、主观与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思政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承担着将统治阶级所要求的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的任务。在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问题上,教师责无旁贷。从教师因素出发,探寻如何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已有研究中,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大多都偏向宏观的理论分析,缺少从某一角度出发的具体性研究。抓住思政课教师这一中介主体,着力研究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举措,一方面有助于厘清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并为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教师角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展开讨论和研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搜集、概括和总结归纳,对本研究的相关概念(“高校思政课教师”和“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进行界定。同时,也借鉴了相关理论来帮助和支撑本研究,主要包括马克思需要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习近平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等,为本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视角。其次,通过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分析从教师角度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意义与可行性。纵观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教师发挥着关键性、主导性和传输性的作用。从教师层面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仅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任务使然,也是守好思政教育“责任田”的必然要求。再次,通过实证调研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因素,并进一步探究不良教师因素的产生原因。根据调研结果,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分析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不良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师理想信念稍显模糊、自主教学发展意识略显不足、学情了解程度有待加深、教学管理忽视学生主体性以及职业倦怠心理缺乏调节。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教师角度提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师因素优化路径。一是坚定政治立场,二是提高学术阐释能力,三是增强课堂驾驭能力,四是端正职业态度,五是健全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孕育了中国革命历史画,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领导们的成功带领下,在艰难曲折的革命实践中滋养出的革命经典作品。它蕴藏着艰苦奋斗、忠于理想信念、勇于牺牲、甘于奉献、舍小我为大我以及爱国主义等核心精神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与中国精神的价值指引。在这些优秀的传统品质的鼓励下使我们充满了敢于拼搏的力量,同时这些精神也可以作为我们宝贵的教学
学位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承担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核心地位,其职业自信状况是影响课堂教学“主战场”的输赢与思政课教师“主力军”的强弱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问题,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都对思政
学位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断被提高,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愈发关注。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国内高校将推进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围绕课程思政的重点内容,在高校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体系。在借鉴国内外现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使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成因,为其建
学位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着眼世界,为谋求世界发展、解决全球问题而形成的理论结晶。随着习近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阐释日益系统、深刻,这一重要论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也成为学界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概念入手,梳理整合这一重要论述形成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着力对其实践路径进行探索,揭示其理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一批优秀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在这场经济大潮中脱颖而出,为我国在各个领域争先创新,如互联网领域的阿里、腾讯,通信行业的华为,汽车行业的吉利、比亚迪等等。相比在各自业务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一方面上,虽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总体还
学位
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就其本质而言,它实际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个体提出的现实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责任日益凸显的时代,个体只有明确自身的责任并切实地担负责任,才能避免在责任逃避中灭亡。与其他事物一样,责任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不同的对象而言具有不同的规范。担当是个体对责任的承担,责任担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于是,从时代与现实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习总书记对于青年一代的殷切祈望。青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任。如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变得更为重要,不但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成,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
学位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这个背景下,有效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开启“十四五”的新征程,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在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国内外有关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
学位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思想阵地,是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思想平台。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只有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创新中发展。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研究对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高校思政课教学这一实践活动
学位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了情怀和厚植情怀的重要性。这为将“情怀”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情怀培育提供了方向指南。思想政治教育情怀,是主体基于情感认同和正确认知所产生的超越个体利益的积极情感、行为实践和崇高精神。其鲜明特征,主要表现为现实性、超越性、稳定性、亲和性、社会性和主体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情怀培育,则是指教育者根据人的情感发展规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