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曲班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分析(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阿加曲班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1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出院3个月随访信息,依据出院3个月m 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2分)与预后不良组(m RS>2分),单因素分析可能导致进展的临床资料,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P<0.05)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进展性脑梗死预后的危险因素,明确阿加曲班治疗是否是其保护性因素。以是否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分为阿加曲班组与非阿加曲班组,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匹配两组资料,用1:1匹配,匹配容差为0.02,对比资料的差异性,评估匹配效果,比较两组的结局指标。结果:1.总体情况: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716例患者,男性404例,占56.4%,平均年龄71.00±12.39岁,使用阿加曲班治疗的为236例,占33.0%。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对比:预后良好组226人(31.6%),经比较后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以下资料有差异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吸烟、饮酒、入院NHISS评分、梗死部位、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结合胆红素、尿素氮与肌酐比值(Bun/Cr)、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溶栓、取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他汀强化治疗、阿加曲班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5,95%CI=1.11-1.39,P<0.01)、吸烟(OR=2.44,95%CI=1.95-3.78,P<0.01)、入院时NHISS评分(OR=1.82,95%CI=1.23-2.68,P<0.01)、TG/HDL-C(OR=1.96,95%CI=1.37-2.81,P<0.01)、Bun/Cr(OR=4.21,95%CI=3.24-5.46,P<0.01)、PLR(OR=1.24,95%CI=1.10-1.36,P<0.01)、Hct(OR=1.48,95%CI=1.25-1.75,P<0.01)是进展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阿加曲班治疗(OR=0.70,95%CI=0.46-0.93,P<0.01)是其保护性因素。3.阿加曲班组与非阿加曲班组的对比:倾向性匹配分析前阿加曲班组236人(33.0%),倾向性匹配分析前阿加曲班组与非阿加曲班组在以下资料有差异性,两组在年龄、糖尿病、肝脏疾病、心脏疾病、吸烟、饮酒、入院NHISS评分、梗死部位、Cr、D-二聚体、INR、溶栓、取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他汀强化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局指标中,出院3个月m RS评分、出院3个月病死率,住院期间颅内出血率、其他部位出血率、感染率及住院天数均具有差异性(P<0.05),阿加曲班组的结局指标较非阿加曲班组良好。倾向性匹配分析后,阿加曲班组180人,非阿加曲班组180人,经匹配后两组在基线资料间的差异性不明显,匹配效果良好,分析结局指标显示,相比于非阿加曲班组,阿加曲班组的出院3个月m RS评分低[2分(2分-4分)vs 4分(2分-5分)]、出院3个月病死率低[1(0.6%)vs 16(8.9%)],住院期间颅内出血率低[1(0.6%)vs 17(9.4%)]、感染率低[39(21.7%)vs 98(54.4%)],住院天数少[7天(6天-8天)vs 8天(8天-11天)]。结论:1.年龄、吸烟、入院时NHISS评分、TG/HDL-C、Bun/Cr、PLR、Hct是进展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阿加曲班治疗能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3个月预后,降低3个月病死率,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并且阿加曲班组住院天数少,感染率低。
其他文献
背景: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CA)是指血压(blood pressure,BP)发生改变的时候,维持足够大脑灌注的一种内在能力。近年dCA(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的检查逐渐得到临床研究者的关注,发现在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脑小血管中均存在dCA受损,但关于dCA检测手段及结果判定尚未有一致推荐。“脑小血管疾病”一词是
学位
背景:脑卒中(stroke)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卒中类型。我国每年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约40-50万是由于颅内动脉狭窄所致,而最主要的责任动脉狭窄类型则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rteriosclerosis,ICA)型,也是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r
学位
目的:通过对急性重症脑血管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以期找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指导临床医师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相应干预,使得患者临床预后得到明显改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到2021年9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140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分为84例急性重症缺血性脑血管病及56例急性重症出血性脑血管病。分析不同类型、性别、住院
学位
目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发病初期,其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较轻微,很少得到重视,随着病情不断发展,会逐渐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的病因中占很大比例。本研究旨在探索CSV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构建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及风险评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诊治策略。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
学位
目的:通过比较是否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两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浓度,以及Lp(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类型及急性脑梗死梗死部位和体积不同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探讨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1.入组对象及分组: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总共711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
学位
背景: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局限性或泛发性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病率为1%~2%,10~30岁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约占总患者数的62.65%。国内外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息息相关。治疗白癜风的方法众多,从2001年开始应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这种治疗与最重要的病理因素T细胞之间的关联仍有待探索。以往有研究表明白癜风病灶微环境、
学位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CSVD总MRI负荷可反应脑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然而,糖尿病相关的视网膜微血管系统变化与CSVD相关的脑微血管系统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
学位
背景: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在广大人群中普遍存在,特别在老年人群中检出率更高。在颅内外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患者中,LA与进行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治疗后的临床预后相关性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目的:旨在探究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 with large vessel
学位
背景及目的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治疗困难的特点。电休克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一种技术成熟、疗效确切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但其在病例选择上仍然存在盲区,目前尚没有明确的预判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治疗前血清C1q水平与ECT治疗抑郁的症疗效,以及基线特征[年龄、性别、婚姻
学位
背景: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多维度的疾病,并且具有高自杀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大大增加了疾病负担。但是,由于诊断的主观性及疾病的复杂性,抑郁症很难被准确诊断并治疗。目前一线治疗推荐仍然是抗抑郁药物治疗或心理治疗,但约50%的患者没有充分的治疗反应。因此,识别重度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改善这种常见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该领域正在寻求个性化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脑电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