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家,其文学作品备受广大读者所喜爱。就其戏剧作品,众多学者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然而就鬼魂形象层面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研究却少有涉及。鬼魂信仰文化一直在古代社会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不断地被人们传承和再创造,既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又被人们所利用,在互动中深深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鬼魂形象是鬼魂信仰文化与同样滋长于欧洲传统文化土壤的戏剧艺术相交融的产物。超现实主义理论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经常借鬼魂、梦魇、精灵、巫师等艺术形象来揭示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本文在超现实主义视角下,分析鬼魂形象的历史渊源及其在莎剧中的运用,从而探索出鬼魂形象运用的美学意义。鬼魂形象是莎士比亚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冲突的表象化,由此从多方向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并表达了作家对“人”的思考,同时也成为了剧作家以幻写真的表意抒情手法,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辉。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鬼魂形象的研究来丰富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同时学习和引进创作艺术手法,为推动“莎学”的纵深发展做出努力。本文总结了国内和国外对于莎士比亚戏剧中鬼魂形象的研究状况。另外以超现实主义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主流思想以及宗教文化,从历史、文化两方面探讨了鬼魂形象产生的溯源。由此根据超现实主义表现特点,进而对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麦克白》、《查理三世》、《裘利斯·凯撒》、《辛白林》中的鬼魂形象进行分类和解读。最后分析鬼魂形象的超现实主义运用在莎剧中的作用,从作品艺术性、人物塑造、深化主题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比如剧情发展、心理暗示、刻画人物现象、舞台需要等等,同时表达了莎士比亚对传统道德的维护和对理想秩序的追求。研究发现鬼魂从一开始就以一种幻象的艺术创造形象诞生在人们的生活和艺术中,一面是艺术创造的形式,一面是精神信仰的反映。莎士比亚的晚期戏剧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正是对于现实生活和政治状况的不满和绝望,作者才在戏剧中频频使用鬼魂形象传达他的内心诉求。鬼魂形象的出现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矛盾冲突的产物;是苦难、冤屈和复仇的象征;是颠倒混乱的时代与重整乾坤的责任之间正面较量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