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作为生物膜中常见的病原体,其形成的生物膜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也成为生物膜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疾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纳米氧化锌量子点(ZnO QDs)是纳米材料进一步改进所得,粒径仅为2-10nm。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ZnO QDs对包括S.aureus在内的许多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了进一步探索ZnO Q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作为生物膜中常见的病原体,其形成的生物膜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也成为生物膜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疾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纳米氧化锌量子点(ZnO QDs)是纳米材料进一步改进所得,粒径仅为2-10nm。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ZnO QDs对包括S.aureus在内的许多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为了进一步探索ZnO QDs对S.aureus的抗菌及抗生物膜作用,我们开展了以下3个试验。试验一ZnO QDs的制备及理化性质检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O QDs。将氢氧化钾(KOH)与无水醋酸锌(Zn(COOH)2)加入无水乙醇介质中发生反应,随后加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使产物凝胶化,干燥后得到ZnO QDs。使用能量色散光谱(EDS)检测ZnO QDs的元素种类与半定量数据,为了探究制备的ZnO QDs中的官能团,使用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对ZnO QDs进行扫描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ZnO QDs的微观形态及颗粒大小。还使用了X射线衍射(XRD)法测量制备的ZnO QDs的结晶度及晶体粒径。在具有动态光散射的水性介质中测量ZnO QDs的流体力学直径和zeta电位,以确定ZnO QDs的粒径分布和稳定性。EDS结果显示本试验制备的ZnO QDs纯度高;FTIR结果表明ZnO QDs由O-H、C-H、N-H、C-H2、C-O、Zn-O等7个官能团组成;XRD显示ZnO QDs呈现标准的六角相结构,由SEM、XRD及流体力学直径结果可知ZnO QDs粒径在4-7 nm之间,zeta电位结果显示ZnO QDs稳定性好。试验二ZnO QDs对S.aureus的抗菌及抗生物膜作用的评估本试验将不同浓度的ZnO QDs(0.125 mg/m L、0.25 mg/m L、0.50 mg/m L、1.00mg/m L、2.00 mg/m L)加入到含有S.aureus的培养基中,探究ZnO QDs对S.aureus生长的影响并绘制生长曲线;还采用了结晶紫染色法、光学显微镜染色法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法,探究不同浓度ZnO QDs对S.aureu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从S.aureus的生长曲线结果可以看出,ZnO QDs对S.aureus的生长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70%-80.42%;生物膜试验结果表明,当ZnO QDs浓度大于0.25 mg/m L时能显著抑制生物膜的形成;本试验还发现ZnO QDs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S.aureus的生长及其生物膜的形成。试验三ZnO QDs对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在生物膜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择2.00 mg/m L(高浓度)和0.25 mg/m L(低浓度)的ZnO QDs作用于S.aureus生物膜。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法测量S.aureus生物膜初始黏附聚集阶段相关基因(fnb A/B,ica A/B/C/D/R)和扩散阶段相关基因(agr A/C,RNAⅢ)的变化,以进一步探究ZnO QDs对S.aureus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q PCR结果表明,ZnO QDs可能通过抑制fnb A/B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生物膜形成的初始黏附阶段;ZnO QDs还可能通过抑制ica A/B/C/D基因的表达,促进ica R的合成,抑制多糖细胞间粘附素的产生,从而达到抑制生物膜聚集的目的;最后,ZnO QDs可以抑制agr A/C基因的表达,导致下游基因RNAⅢ的表达减少,从而减少生物膜的扩散。结论:(1)本试验成功制备了ZnO QDs,稳定性良好;(2)0.25 mg/m L ZnO QDs对S.aureus具有抗菌及抗生物膜作用;(3)0.25 mg/m L ZnO QDs能抑制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禁抗的进行,兔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率逐年上升,给兔养殖带来巨大损失,恩诺沙星的体内驻留时间短,对这两种细菌引起的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有研究表明,动物以恩诺沙星原型排泄仅仅占给药剂量的5.55%,其余95%左右都通过代谢消除。若利用抑制剂抑制恩诺沙星的体内代谢,则有望获得最高约20倍的生物利用度。不仅可以解决恩诺沙星在体内驻留时间短的问题,提高疗效,还可以为这两种病的临床治疗提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可以导致猪流行性腹泻(PED),从而引起仔猪腹泻、呕吐、脱水等症状。2010年,PED在我国南方暴发,仔猪死亡率可达100%,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为快速准确的对PEDV进行诊断,并探究其流行毒株的分子特点,掌握其遗传进化情况,本研究建立了PEDVTaqManqRT-PCR检测方法,对2020年~2021年我国7个省市的250份仔猪腹泻病料进行检
针对总体城市设计中面临的郊野地区地域景观特征认知和设计导控问题,提出一种以“水系肌理”为切入点的基础分区方法。把握河流水系特有的单一要素、跨区域流动和整体覆盖的特点,借鉴水资源研究中形态的相关指标,构建一种以水系为指标的数据分析来识别水系形态特征的分区方法。本文以上海市域为研究对象,选取三项不同维度的关键指标,即水面率、岸线密度和分维指数,对全域的水域规模、分布密度及复杂程度展开单因子栅格化数据分
基于某连续刚构桥开展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进行建模,计算分析桥梁的顶推位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改变顶推力确定其与顶推位移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计算背景桥梁的顶推力。通过改变合拢温度分析其与顶推力的联系,计算顶推力与合拢温差的关系。最终通过综合考虑水平位移以及合拢温差的方式,得出合拢时的顶推力。为使所得结果更加完整可靠,额外研究了合拢顶推力与桥梁位移与内力的联系。
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是禽疱疹病毒之一,可引起鸭、鹅、大雁等雁形目禽类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水禽养殖行业。LORF3基因为禽疱疹病毒特有基因,目前尚缺乏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的文献资料。本论文研究了DPVLORF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并通过构建LORF3基因缺失病毒来评价LORF3基因对病毒对鸭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技术支
斯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stiedae)寄生于肝脏,入侵胆管上皮细胞,可引起严重的肝球虫病。兔球虫病主要通过药物防治,随着耐药株的出现和饲料减抗、替抗、禁抗的推进,药物防治局限性逐渐显现。兔球虫病疫苗还处于研发阶段,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注册上市。本研究进行了斯氏艾美耳球虫泛素结合酶UCE、延伸因子EFG、致密颗粒蛋白DG32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保护效果评价,为斯氏艾美耳球虫重组亚单位疫苗
诃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TC)是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者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的果实。作为诃子炮制品的茜草制诃子(Rubia cordifolia L.processed Terminalia chebula Retz,RTC)是诃子经过茜草灰及麦酒炮制后得到的平息方剂。中国黄羽鹌鹑具有很高的养殖以及实验学价值,是我国养殖规模仅次于鸡、鸭的禽类,目前关于茜草制诃子对于胸腺影响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多花黄精P.cyrtonema Hua或滇黄精P.kingianum的干燥根茎,是我国的传统中药。生黄精具有麻舌感,对咽喉有较强刺激性,皮肤与生黄精或其汁液接触后,会具瘙痒感,久闻其味,有刺目之感。古人采用“九蒸九制”“酒黄精”等方法加工黄精,以去除刺激性和副作用,增加其补益作用,但工艺繁琐,耗能且费时、费力。本实验将微生物
自然转化(Natural transformation)是微生物水平基因转移的一种重要机制。与耐药基因、毒力基因的传播相关。为了解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耐药产生、毒力增强是否与其自然转化频率相关,本文针对从临床分离得到4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自然转化频率(Transformation frequency,TF)、耐药性、毒力及几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