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打破了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但是却难以达到显著效果,同时大学生的网上行为也是喜忧参半。我们既要认识到网络社会可能成为促进人的主体性在更高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空间,也要看到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在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下,大学生毫无疑问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主要受众群体,研究和探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从事网络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主体性问题,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主体意识和网络行为习惯成为时代的重任。全文共有六个部分,分别是导论、正文四章和结论。第一章,主体性理论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述。通过对主体性的涵义、特征与实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论述,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其所具有的内涵和特征,揭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命题的重要意义所在。第二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现状调查。通过对中南大学学生网络主体性行为的调查分析和高校德育教师网络行为及教育信仰现状调查分析,找出了大学生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网络主体性的现实缺失以及主要成因。第三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分析。通过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教主体和施教主体的构成、实质及主体性表现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施教者主体性与受教者主体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章,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策略。针对网络社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现实缺失及成因,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从多个路径出发,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通过培养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的人,来进一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