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广谱型聚合物仿生亲和配体的研制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带来的蓝藻爆发威胁着水环境安全,微囊藻毒素(MCs)是水华藻类的次生代谢产物,由细胞死亡或解体后释放到水体中。MCs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单环七肽化合物,是目前公认的肝脏毒素和促肿瘤生长因子,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普遍存在、毒性强,结构稳定,难以被自然降解。因此,开发一种对微囊藻毒素有效的去除方法以保证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MCs结构通式为环(D-Ala-X-D-Masp/Asp-Y-Adda-D-Glu-Mdha/Dha),其中X、Y代表两个可变的左旋(L)-氨基酸。X、Y的更替以及MCs结构中其它氨基酸的甲基和去甲基化,衍生出众多的毒素类型,至今发现MCs有80多种异构体。MCs的晶体结构呈马鞍型,其马鞍座扁平部分包括Adda-Glu-Mdha残基。MCs结构中还含有两个带负电荷的羧基,其中Masp上的游离羧基可以与Glu和Adda主链上的亚氨基形成氢键,而Glu上的羧基则暴露在外。由于Masp和Glu是不同微囊藻毒素异构体共有的结构,因此本论文以这两个基团上的羧基为作用靶标来设计聚合物纳米颗粒,其目的是希望能够构建和筛选出一种对不同微囊藻毒素异构体均具有特异亲和力的广谱型聚合物仿生亲和配体。
  鉴于此,本文以侧链带正电荷的2-甲基丙烯酸-组氨酸-NH2(MHis)、2-甲基丙烯酸-赖氨酸-NH2(MLys)和2-甲基丙烯酸-精氨酸-NH2(MArg)为功能单体,通过调节氨基酸单体与其它共存单体的配比合成了一个小型的聚合物纳米颗粒文库,包括MHis-NPs,MLys-NPs和MArg-NPs三个系列,从中筛选出亲和力最强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对影响MCs吸附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对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吸附性能进行了评价。选择最佳单体配比,通过原位合成方法在二氧化硅表面接枝一层聚合物,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SiO2@聚合物复合纳米微球,以其作为吸附剂材料制成固相萃取柱,用于处理不同超标倍数的MC-LR水样,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进出水中MC-LR的浓度,对MC-LR的去除效果进行评价。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1.对九种氨基酸单体含量为10-30%的MHis-NPs,MLys-NPs和MArg-NPs中,对MCs亲和力最高的聚合物纳米颗粒为MArg-NP3(MArg 30%,TBAm 40%,NIPAm 28%,Bis 2%)。对MArg-NPs的单体配比进行进一步优化,合成一个更加丰富的MArg-NPs文库,通过静态吸附实验从中筛选出对MCs亲和力最高的聚合物纳米颗粒为MArg-NP13(MArg 50%,NIPAm 48%,Bis 2%),其对MC-LR的吸附百分比可以达到73.6%。对影响MC-LR的吸附条件,如pH、NaCl和PBS缓冲液浓度等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吸附条件为:pH7.0,不加NaCl和PBS的水溶液,其吸附条件与天然水体环境一致,因此有利于后续实际水体中MC-LR的去除研究。
  2.筛选出的MArg-NP13对MC-LR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最大吸附容量可达21.3mg/g,其与MC-LR的结合也比较快速,30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其对与MC-LR结构相似的同源蛋白MC-RR和节球藻毒素(NOD)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说明MArg-NP13可以用于MCs不同异构体以及与其结构类似的其它藻毒素的去除,是一种广谱型的聚合物仿生亲和配体。
  3.MArg-NP13是一种亲水性很强的水凝胶,在实际应用时存在分离困难的问题,为了增大MArg-NP13的分子尺寸和机械强度,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在SiO2微球表面修饰上双键,然后加入最佳配比功能单体(MArg 50%,NIPAm 48%,Bis 2%),在SiO2微球表面接枝一层聚合物,得到SiO2@聚合物核壳微球。红外、热重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成功接枝到SiO2微球表面。该复合微球对MC-LR的吸附百分比可达88%,纯甲醇能将97.7%的MC-LR从SiO2@聚合物核壳微球中洗脱出来。
  4.以SiO2@聚合物核壳微球为填料制成固相萃取小柱。配制浓度为2.5,5,12.5μg/L的MC-LR超标水样,用自制固相萃取柱进行处理,三个小柱的出水浓度都降低至0.2μg/L以下,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限制标准1μg/L。该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固相萃取柱吸附容量大。由于SiO2@聚合物核壳微球中采用的功能单体主要为氨基酸单体,其生物相容性好,因此可以用于家庭饮用水或者医疗透析用水等对水质要求较高并且直接进入人体的水样进行前处理,避免微囊藻毒素公害事件的发生,为水环境安全提供保障。
其他文献
地震储层预测是以高分辨率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地质与钻井资料为参考,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为主要技术来进行的,因此,波阻抗反演的效果和属性参数的运用成为储层预测的关键。  大南洼陷地区是一个陆相断陷盆地,区内构造比较复杂,整体断裂较为发育,具有发育地层岩性圈闭的有利条件。而地层岩性圈闭的落实和评价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构造细节不清,有利沉积相带和有效储层发育范围不明确,地层岩性圈闭成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深入、区域经济合作加深,在城市群中集聚和扩散效应影响下,城际间客运需求持续增长,城际轨道作为一种兼具大运量、高速度、舒适便捷、清洁环保的新型客运方式应运而生。在城际轨道交通网的规划阶段,作为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的复杂系统,综合评价是决定工程建设方案的关键步骤,因此研究出高效、可靠的评价模型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本文从城市群与城际轨道的相关理论入手,重点研究了二者之间相互
学位
近年来,我国针对大气复合污染出台了一系列防控对策,且取得一定成效。明确历史空气质量变化的具体原因以及识别关键性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尤为重要。现有研究大多利用源强观测、敏感性分析方法、模式模拟或者情景清单等单一方法评估减排措施的空气质量效益。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国家或区域尺度,很少针对城市减排措施进行评估,并且现有评估方法应用在城市尺度中容易忽略区域传输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导致城市减排措施难以得到有效
学位
Magnetic particles(MPs)have been rapidly applied to bioremed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With the promising performance,magnetic particles are getting attention to enhancing biodegradation activ
学位
居住空间是整体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基础,深刻影响着人居环境质量。因此,分析居住空间演变机制,优化空间布局,引导空间合理有序扩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沈阳市为研究对象,是由于沈阳作为东北的中心城市,自建国以来,城市规划和职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其居住空间的动态演变极具研究价值。在经典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我国正在逐渐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居住空间理论雏形,需进一步实证与总结。本文选
针铁矿是土壤中广泛存在和较为稳定的铁氧化物之一,因其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较强的表面活性等特性,能显著影响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毒性及生物有效性。然而在自然环境中,受氧化还原条件、杂质、多变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几乎不存在完美结晶的针铁矿,而铁氧化物结构中的缺陷则普遍存在于矿相结构中。因此深入研究土壤针铁矿中缺陷导致其结构的异质性变化,对于理解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沉淀
学位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Pb-Cd复合污染尤为严重,威胁土壤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化学钝化技术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十分有效且切实可行,筛选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钝化剂是化学钝化技术的关键。本研究筛选出棕榈生物炭、硅酸钙和磷酸二氢钾三种材料进行钝化实验,通过钝化过程土壤溶液Pb、Cd浓度变化以及土壤中Pb、Cd形态转化考察钝化效果稳定性,根据小白菜生长和富集Pb、Cd
铁氧化物和有机碳均为形成土壤结构体的重要胶结物质,二者以吸附、共沉淀和螯合的方式形成稳定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机碳起到保护作用。农田土壤受利用方式和施肥等人为活动干扰较大,土壤的性质、组成和有机碳的来源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会影响土壤有机质组成,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氧化铁的化学形态及其结合有机质的特征。因此,本研究以祁阳红壤、吉林黑土、海南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湿筛法分离出矿物结合态有机质和颗粒有机
学位
三峡库区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反季性的干湿交替,使得库区消落带-水界面物质交换活跃、交换过程复杂。磷是三峡库区蓄水后支流藻类、水华频发的关键性因子。但现有研究对于三峡水库175m稳定运行后,支流消落带磷素分布特征缺乏系统性认知。基于此,本文对三峡库区大宁河不同水位高程、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水力条件下的土壤和沉积物磷素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获得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土壤类型磷素分布结
学位
农药的使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2016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170万吨,而作物的农药利用率普遍不到40%。未利用的60%农药进入环境中,污染土壤和水体,不利于动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海南省作为我国冬季瓜菜主要产区,全年适合种植作物。2016年海南瓜菜总产量683.61万吨,全年农药使用量3.4万吨。近年有报道海南豆角中农药残留超标,海南农业区土壤和水体中农药残留情况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