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研究幽门螺杆菌病原微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及相关学说,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之间的关系,诠释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2.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制效应,与六种常用抗生素进行比较。
3.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体重、小肠长度、血清TNF-α、IL-6浓度、胃粘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上述指标上的改善机制。
4.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胆囊胆汁酸代谢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胆汁酸代谢上的改善机制。
5.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肠道菌群上的改善机制。
方法:
1.幽门螺杆菌与王氏连朴饮的相关研究
分析汇总幽门螺杆菌的中西医研究成果,研究幽门螺杆菌在流行病学、形态学、菌体动力、生物化学、体内分布、致病机制、致病机理学说上的特征,从病原微生物自身特征及宿主免疫反应两方面阐发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的密切关系,诠释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合理性。
2.实验研究
采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患者4名,入选者须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阳性;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表现;符合中医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对采集的胃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定及培养。培养至对数期后,调整为浓度0.5*109的菌液,制备血平板。以纸片扩散法对六种抗生素和连朴饮加减方进行药敏实验,重复3次,记录平均直径。
SPF级6周龄Balb/c小鼠90只,均为雄性,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SL组)、病理模型组(BL组)、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联合治疗组(ZX组)。适应性饲养6天后,除生理盐水组(SL组)外,每组小鼠以5×109CFU/ml克拉霉素耐药菌液0.2ml隔日灌胃2次,共19天。每间隔2天记录一次体重。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常规饲养3天,每组随机选取两只小鼠检测,以胃组织尿素酶实验阳性和胃粘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幽门螺杆菌定植为造模成功的标志。造模成功后,各组干预14天,生理盐水组(SL组)和病理模型组(BL组)以生理盐水0.3ml/天灌胃;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以0.5g/ml连朴饮加减方0.3ml/天灌胃;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以四联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的生理盐水溶液0.3ml/天灌胃;联合治疗组(ZX组)以含抗生素四联药物的连朴饮加减方溶液0.3ml/天灌胃。
给药干预结束后3天,处死各组小鼠,测量小肠段长度;固定胃组织行Warthin-Starry银染色;眶窦取血分离血清以Elisa法检测IL-6、TNF-α浓度。取下完整胆囊,以液氮速冻后-80℃冻存,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胆囊胆汁酸进行定量。取盲肠内容物,以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
结果:
1.幽门螺杆菌与王氏连朴饮的相关研究
幽门螺杆菌菌体为螺旋形、单极鞭毛结构,具有高效的尿素分解能力,这些特性使其可以在胃粘膜上皮增殖。幽门螺杆菌对定植环境要求苛刻,其主要致病机理是免疫损伤,致癌效应与多次组织修复中出现基因复制错误有关。在胃粘膜微观辩证和患者整体症状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本质研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医药在改善微环境,免疫调节上具有显著的优势,以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显著。在原方基础上,连朴饮加减方增加了抑菌和改善胃粘膜的药物,可以从病原微生物自身特征和宿主免疫反应两方面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连朴饮加减方在网络药理学上符合减轻炎症的潜在通路,能促进胃肠动力、提升胃泌素水平,具有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2.实验研究
2.1 基因检测显示本实验选取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株对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基因发生了突变。在纸片扩散法的药敏试验中,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mm、12mm、4mm、18mm、20mm、23mm,本实验选取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株对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耐药。浓度为0.5g/ml的连朴饮加减方抑菌圈直径为17.78±1.64mm。
2.2 抗生素四联组(XY组)在胃小凹结构中可见圆球状幽门螺杆菌聚集;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黏液中散在少量杆状幽门螺杆菌。与生理盐水组(SL组)比较,病理模型组(BL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BL组)比较,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小鼠血清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连朴饮加减方联合四联治疗组(ZX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以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灌胃造模导致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升高,连朴饮加减方干预14天可降低小鼠血清TNF-α浓度,减轻炎症。
2.3 在43种胆汁酸中,存在组间差异的13种胆汁酸为CUCA、αMCA、βMCA、λMCA、ωMCA、CA、ACA、7-ketoDCA、TCDCA、TDCA、THDCA、TLCA、GUDCA。与生理盐水组(SL组)相比,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有TCDCA、TDCA、THDCA、TLCA、GUDCA共五种胆汁酸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仅THDCA一种胆汁酸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4 感染了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后,小鼠肠道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在菌种和含量上生理盐水组(SL组)相似度最高;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菌群丰度明显下降,且样本离散性最大;联合治疗组(ZX组)居于两者之间。
结论:
1.王氏连朴饮具有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2.在体外实验中,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有抑杀效应,与阿莫西林的抗菌效应接近。
3.在小鼠体内,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杀效果;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不出现球形变耐药现象。
4.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连朴饮加减方在维持胆汁酸生理稳态上具有优势。
5.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连朴饮加减方在维持肠道物种多样性多样性上具有优势。
6.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不出现球形变耐药现象;并在维持胆汁酸代谢稳态和维持肠道物种多样性上有显著优势。
1.研究幽门螺杆菌病原微生物学特征、致病机制及相关学说,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之间的关系,诠释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2.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抑制效应,与六种常用抗生素进行比较。
3.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体重、小肠长度、血清TNF-α、IL-6浓度、胃粘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上述指标上的改善机制。
4.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胆囊胆汁酸代谢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胆汁酸代谢上的改善机制。
5.研究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小鼠在盲肠内容物肠道菌群上的影响,与抗生素四联疗法进行对比,探讨连朴饮加减方在肠道菌群上的改善机制。
方法:
1.幽门螺杆菌与王氏连朴饮的相关研究
分析汇总幽门螺杆菌的中西医研究成果,研究幽门螺杆菌在流行病学、形态学、菌体动力、生物化学、体内分布、致病机制、致病机理学说上的特征,从病原微生物自身特征及宿主免疫反应两方面阐发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的密切关系,诠释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合理性。
2.实验研究
采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消化内镜中心就诊的患者4名,入选者须经13C-尿素呼气试验或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阳性;胃镜检查符合慢性胃炎表现;符合中医脾胃湿热证诊断标准。对采集的胃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定及培养。培养至对数期后,调整为浓度0.5*109的菌液,制备血平板。以纸片扩散法对六种抗生素和连朴饮加减方进行药敏实验,重复3次,记录平均直径。
SPF级6周龄Balb/c小鼠90只,均为雄性,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SL组)、病理模型组(BL组)、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联合治疗组(ZX组)。适应性饲养6天后,除生理盐水组(SL组)外,每组小鼠以5×109CFU/ml克拉霉素耐药菌液0.2ml隔日灌胃2次,共19天。每间隔2天记录一次体重。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常规饲养3天,每组随机选取两只小鼠检测,以胃组织尿素酶实验阳性和胃粘膜Warthin-Starry银染色幽门螺杆菌定植为造模成功的标志。造模成功后,各组干预14天,生理盐水组(SL组)和病理模型组(BL组)以生理盐水0.3ml/天灌胃;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以0.5g/ml连朴饮加减方0.3ml/天灌胃;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以四联药物(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埃索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的生理盐水溶液0.3ml/天灌胃;联合治疗组(ZX组)以含抗生素四联药物的连朴饮加减方溶液0.3ml/天灌胃。
给药干预结束后3天,处死各组小鼠,测量小肠段长度;固定胃组织行Warthin-Starry银染色;眶窦取血分离血清以Elisa法检测IL-6、TNF-α浓度。取下完整胆囊,以液氮速冻后-80℃冻存,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胆囊胆汁酸进行定量。取盲肠内容物,以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
结果:
1.幽门螺杆菌与王氏连朴饮的相关研究
幽门螺杆菌菌体为螺旋形、单极鞭毛结构,具有高效的尿素分解能力,这些特性使其可以在胃粘膜上皮增殖。幽门螺杆菌对定植环境要求苛刻,其主要致病机理是免疫损伤,致癌效应与多次组织修复中出现基因复制错误有关。在胃粘膜微观辩证和患者整体症状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脾胃湿热证本质研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医药在改善微环境,免疫调节上具有显著的优势,以王氏连朴饮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效果显著。在原方基础上,连朴饮加减方增加了抑菌和改善胃粘膜的药物,可以从病原微生物自身特征和宿主免疫反应两方面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连朴饮加减方在网络药理学上符合减轻炎症的潜在通路,能促进胃肠动力、提升胃泌素水平,具有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2.实验研究
2.1 基因检测显示本实验选取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株对克拉霉素、呋喃唑酮耐药基因发生了突变。在纸片扩散法的药敏试验中,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mm、12mm、4mm、18mm、20mm、23mm,本实验选取的幽门螺杆菌临床株对克拉霉素、四环素、甲硝唑耐药。浓度为0.5g/ml的连朴饮加减方抑菌圈直径为17.78±1.64mm。
2.2 抗生素四联组(XY组)在胃小凹结构中可见圆球状幽门螺杆菌聚集;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黏液中散在少量杆状幽门螺杆菌。与生理盐水组(SL组)比较,病理模型组(BL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病理模型组(BL组)比较,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小鼠血清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连朴饮加减方联合四联治疗组(ZX组)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提示,以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灌胃造模导致小鼠血清IL-6、TNF-α浓度显著升高,连朴饮加减方干预14天可降低小鼠血清TNF-α浓度,减轻炎症。
2.3 在43种胆汁酸中,存在组间差异的13种胆汁酸为CUCA、αMCA、βMCA、λMCA、ωMCA、CA、ACA、7-ketoDCA、TCDCA、TDCA、THDCA、TLCA、GUDCA。与生理盐水组(SL组)相比,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有TCDCA、TDCA、THDCA、TLCA、GUDCA共五种胆汁酸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仅THDCA一种胆汁酸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4 感染了克拉霉素耐药性幽门螺杆菌后,小鼠肠道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连朴饮加减方组(ZY组)在菌种和含量上生理盐水组(SL组)相似度最高;抗生素四联治疗组(XY组)菌群丰度明显下降,且样本离散性最大;联合治疗组(ZX组)居于两者之间。
结论:
1.王氏连朴饮具有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2.在体外实验中,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有抑杀效应,与阿莫西林的抗菌效应接近。
3.在小鼠体内,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杀效果;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不出现球形变耐药现象。
4.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连朴饮加减方在维持胆汁酸生理稳态上具有优势。
5.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连朴饮加减方在维持肠道物种多样性多样性上具有优势。
6.连朴饮加减方对克拉霉素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显著,与抗生素四联疗法相比,不出现球形变耐药现象;并在维持胆汁酸代谢稳态和维持肠道物种多样性上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