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A-RDMJ对小鼠涎腺的放射性损伤的保护及治疗作用。
方法: 将1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五组,分别为对照组(Ⅰ组)、单纯放射组(Ⅱ组)、放射前给药组(Ⅲ组)、放射后给药组(Ⅳ组)、放射前后均给药组(Ⅴ组)。适应性饲养一周后,采集各组小鼠的唾液标本,测定唾液分泌速率、滞后时间、唾液PH、钠钾离子浓度、淀粉酶浓度,并保存唾液标本。放射前两小时Ⅲ、V组小鼠腹腔注射A-RDMJ,除对照组(Ⅰ组)外四个组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以7.5GY射线头颈部照射。照射后第二天Ⅳ、Ⅴ组腹腔注射A-RDMJ。照射后八周再次收集各组小鼠唾液,测定唾液分泌速率、滞后时间、唾液PH、钠钾离子浓度、淀粉酶浓度,对照射前后两次唾液标本进行SDS-PAGE胶电泳。并处死全部小鼠,取颌下腺组织,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并对普通光镜切片进行图文分析比较各组腺泡面积百分比。
结果:
1.放射后与放射前相比小鼠唾液分泌速率下降、唾液分泌滞后时间延长。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唾液分泌速率下降率分别为62.8[%]、33.32[%]、58.52[%]、31.89[%],唾液分泌滞后时间增加率分别为308[%]、213[%]、298[%]、205[%],Ⅰ组放射后观测时间点唾液分泌滞后时间有少量增加,增加率为14[%](P<0.05)。
2.放射后除Ⅰ组(对照组)外,各照射组小鼠唾液由碱性变为酸性。Ⅱ组、Ⅲ组、Ⅳ组、Ⅴ组PH值下降率分别为36.25[%]、30.21[%]、31.07[%]、28.46[%]。五个组在照射前后钾离子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钠离子浓度Ⅱ组、Ⅲ组、Ⅳ组、Ⅴ组有所升高,升高率分别为78.6%、48.51%、74.67%、46.29%。3.照射后八周Ⅲ组、Ⅴ组淀粉酶浓度下降率小于Ⅱ、Ⅳ组,四组分别为61.79%、 29.10%、60.12%、24.39%。SDS-PAGE胶蛋白电泳表明放射后Ⅱ组唾液中23.5KD蛋白量大大下降,而给药的三组小鼠唾液该条带蛋白浓度不同程度比Ⅱ组高。
4.光镜、透射电镜观察,放射后八周实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腺体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破坏,但Ⅲ组、Ⅴ组腺体和腺细胞破坏程度要小于Ⅱ组、Ⅳ组。
5.普通光镜切片图文分析:接受射线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腺泡面积分别为37.56%、56.21%、45.67%、58.17%,而I组组为67.94%。
I组-Ⅴ组导管面积分别为24.72%、53.38%、38.7l%、49.37%、39.83%。
结论:
1.一性给予小鼠7.5GY放射线头颈部照射,在照射后第八周可获得典型的涎腺放射性损伤模型。
2. 放射前腹腔注射A-RDMJ可以有效预防小鼠涎腺放射损伤引起的唾液流量下降、分泌滞后时间延长、唾液PH值和淀粉酶浓度下降及电解质浓度唾液蛋白组成改变等变化,减少涎腺对腺体结构和腺细胞超微结构损伤。这证明A-RDMJ对小鼠涎腺的放射损伤具有较明显保护作用。
3.A-RDMJ可能主要通过对自由基的清除和直接减少放射线对DNA等生物大分子的损伤实现对涎腺放射性损伤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