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大佑是目前仍然活跃于中文流行音乐界的著名流行音乐人。他是一名歌手,也是作曲家与唱片制作人。他于1970年代开始创作,1980年代初以发表《之乎者也》个人创作专辑而崛起于台湾流行乐坛。1990年代,他把音乐创作重心的平台迁往香港,在香港为期十年的时间里,他通过自身创设的制作公司“音乐工厂”发行了不少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音乐受到两岸三地受众的热烈追捧,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另一方面,本文试图参照相关乐评、文字报道等,通过对他各时期作品的分析,勾勒罗大佑音乐的独特面目,寻绎其时代意义,估定他在中文流行乐坛的位置,且尝试探讨其作品得以超越流行的种种原因。
第一章主要是分析他在台湾1970年代以及1980年代的作品,通过他的音乐与同时期台湾流行曲的比较,他为其他歌手所写歌曲与其个人专辑不同色调的辨析,突显其音乐其时已然显现的超越流行的特质,进而探讨他之所以能够超越流行的原因。台湾的社会背景与他的崛起息息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本章欲加以讨论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主要探讨他在香港“音乐工厂”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一个明显的迹象,是他将流行音乐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揉和起来,试图中道而行,在二者之间保持某种平衡,笔者将缕述分析他在这方面的得失,肯定其探索的意义,同时也就其在不同背景下(两岸三地不同的社会背景)呈现的意义及其音乐一代人的关系做出说明。
第三章主要讨论罗大佑在流行歌手的角色面具之后拥有的多重身份,这些身份有的令他的被接受且被另眼相看变得容易或成为可能(医生)。有的使其作品具有了同时代流行曲不具备备的深度(思想者)。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及其相互的转换是本章的用力之处。
罗大佑的歌曲影响了一代人,促成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他的音乐作品对这一代人提供的心灵慰籍,远远超越了流行音乐纯粹提供娱乐的意义。他的作品让人易于亲近,又发人深省。出色的旋律加以文采清新的歌词,屡屡折射出的人文关怀大大提升了流行音乐的艺术水准与社会功能,因而奠定了他在中文流行音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