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们难免会不知所措,避重就轻,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远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要。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以为思想成熟而拒绝接受以《道德与法治》课为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且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识态度有失偏颇,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传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为辅,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出现一些非生态现象,课堂也变得缺乏生机。然而,伴随着教育生态学的发展,为改变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出现的非生态现象,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构建生态课堂提供了优化策略,为解决当前《道德与法治》课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生态课堂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的组成因子主要有教师和学生、课堂环境和教学过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课堂生态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是对“生态课堂”发展和创新,兼具生态课堂特性的同时,又具有思想时效性、整体多元性、综合实践性及开放共生性的特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是生态学思想和教育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以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最适密度原则、花盆效应及活水效应等理论,来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中出现的一系列非生态现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生态课堂的相关思想,既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及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提升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伴随着新课改革的逐步推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在不断优化,这为实现生态课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实践过程发现生态课堂的构建效果并不佳,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从内化初中生的知识情感体验、促进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发展及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的理论体系三个方面来看,将生态课程的相关理论思想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及课堂环境的日益优化,这些都为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性的物质基础。基于此,将生态课堂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课堂是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Y县的两所推行生态课堂模式的初级中学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当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推行生态课堂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并通对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当前生态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含生生学习关系相对失衡、师生关系相对失衡、课堂生态环境相对失衡及教学过程相对失衡等四个方面,并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佳、教师教学主导作用不强、班级规模超限、花盆效应显著、教学信息流动性不佳等,又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主要包含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生生学习关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师生良好互动、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优化课堂生态环境、打破花盆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注重教学信息流动,建设开放课堂等优化策略。最后,笔者根据调查情况选择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1课时“认识自我”制作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希望可以把相关的生态课堂理论运用到教学案例当中来,用于教学指导和研究。